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A型人格(心理学ABCD型人格测试)

频道:家有妙招 日期: 浏览:1225


       每个人身边,可能都会有这样一群人:

      

       计划性、目标性极强,办事效率高。

      

       世界在他们眼中,就一个字,慢。

      

       风风火火,雷厉风行,天天对周围人“催催催”。

      

       这就是典型的A型人格。

      

       今天,壹心理就和你聊聊 “A型人格” ,以及作为他们的亲友,该如何与之相处。

      

       A型人格,

       你周围那个胜负欲最强的人

      

       其实,A型人格很好认。

      

       一般来说,有以下典型特征:

      

       · 习惯多线程工作,热衷于挑战,胜负心强,野心勃勃

      

       · 计划性强,讨厌浪费时间,容易失去耐心或被激怒

      

       · 花大量时间在工作上,对目标高度专注

      

       · 需要通过不断工作证明自己的价值,喜欢自我批评

      

       · 更容易感受到压力,经常觉得焦虑不安

      

       · 控制欲强,人际关系比较紧张

      

       图源:verywell网站

      

       此外,生理上常呈现:

      

       · 面部紧张,如嘴唇紧抿,两腮收紧

       · 爱舔舌头或磨牙

       · 额角经常冒冷汗

       · 有很重的黑眼圈

      

       总之,A型人格的突出特征,是 目标性强、野心勃勃

      

       客观地说,现实中很多佼佼者,都是A型人格。

      

       工作中,他们往往很有决断力、目标感强,能很好地胜任领导工作。

       生活中,遇到危急情况,能够更快做出反应,而不是瞻前顾后。

       当事情陷入困境的时候,也更能够推动事情向前发展。

      

       然而,A型人格的缺点也很明显。

      

       因为习惯于同时处理多项任务,并且希望将每件事情都做到尽善尽美,所以,常常会感觉到压力山大。

      

       的确,压力有时候能够推动人克服困难。但如果未能觉察到它的负面影响,则会导致身心健康受损,甚至会造成 A型人格障碍。

      

       你可以这么理解,A型人格是健康的,而A型人格障碍则是病态的。

      

       其最大的问题,就是焦虑水平高、抗压能力差,因此,更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

      

       国际流行病学研究在8.5年间,对成千上万的A型人格者进行追踪调查,获得了一致性的研究结果:

      

       A型人格者罹患冠状动脉疾病(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对风险,比B型人格(与A型人格相反,节奏慢,有耐心)者高出2倍。



       A型人格,

       如何更好享受生活?

      

       假设我们确实是A型人格,怎么做可以让自己活得更舒服?

      

       首先,如果你现在很自洽,那就没什么必要改变,按自己的节奏就好;

      

       如果你身心不胜其扰,试试以下方法,找到更张弛有度的生活节奏。

       a. 应对心烦意乱:学着做情绪笔记

      

       A型人格一大表现,就是压力阈值低。

      

       同样的挑战,A型人格往往会体验到更多的焦虑。

      

       而写情绪笔记,可以帮助改善情绪。

      

       具体可以这么做:

      

       首先,将自己一天之中太“A”的行为记录下来,比如发脾气,对人很粗鲁,那些沮丧的时刻。

      

       然后,试着回顾一下当时的情绪,并写下来。

      

       最后,尝试写下解决方法。当你感觉分身乏术的时候,拿出纸和笔写下可能的解决方法,比光靠脑袋想,要轻松很多。

      

       b. 应对胜负欲:警惕非理性竞争念头

      

       很多A型人格的人,胜负欲极强。

      

       强到输不起,强到随时处于应激状态。

      

       而一个人如果太想赢,往往会忽视自己的行为是否有意义。

      

       所以,当自己苦苦追求某个结果,却不可得时,不妨 停下来问一问自己:

      

       我这么焦虑,究竟是在害怕什么?这个目标能给我带来什么?它是必要的吗?

      

       试着把答案写下来。

      

       c. 应对人际紧张:非评判性聆听

      

       A型人格与人沟通时,往往只顾着自己说个不停,却忘记给别人解释或表达的机会。

      

       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别人的看法都是错的或不够好的。

      

       可事实是,只有放下评判心,保持对别人思想和感受的好奇,才能够避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的惯性。

      

       正是因为他们的过度自我、强人所难而不自知,才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所以,放下对别人没必要的评判,也有助于缓和人际关系。

      

       如果你是A型人格的亲友:

       该如何与他们更好地相处?

      

       A型人格的暴脾气,常常让人退避三舍。

      

       尤其当他们的工作进度被影响时,常常会因此变得烦躁,甚至暴怒如雷。更严重的,可能会燃起熊熊恨意。

      

       那么,如果你的家人或伴侣是A型人格,怎么做才能相安无事呢?

      

       a. 顺毛摸,以柔克刚

      

       A型性格性子急,与他们相处时,要尽量避开以下雷区:没有计划性、做事效率低、时间观念差等等。

      

       顺着他们的为人处事原则来,即“ 顺毛摸”

      

       当然,也不是说一味迎合,没有立场。

      

       而是要客观地看到,他那些让你恼火的要求中合理的部分,同时,将自己的想法和态度,用他习惯的语言表达出来。

      

       比如,若是希望工作狂伴侣多花些时间陪自己,可以这么说:

      

       “亲爱的,我知道你很忙,有很多事情要做。

      

       可是,我现在需要你,希望你能够将‘陪伴我’纳入你的计划表中,这对于我们的婚姻幸福很重要。”

      

       此外,A型人格通常脾气不太好,但一般来得快去得也快。

      

       所以,尽量避免正面冲突,因为他们的胜负欲不允许自己承认错误。针尖对麦芒地对峙,只会闹得两败俱伤。

      

       更好的方法,是先按下暂停键

      

       等到他情绪稳定后,再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你的想法和感受。

      

       比如,当他表现得很强硬,完全不给你开口机会时,不要辩解,可以 先对他的要求表达选择性的认可

      

       这样,在A型人格高浓度的情绪之下,你才不容易被他牵着鼻子走。

      

       柔能克刚,克制暴脾气的,往往是温柔而坚定的人。

      

       b. 如果可以,试着去理解他的防御

      

       A型人格的形成,是先天基因和后天成长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旦形成,若不能保持觉知,往往很难改变。

      

       他们会固执地坚持自己所认定的一切,一方面是性格使然,另一方面是并不觉得自己有错。

      

       然而,若是有机会走进他们重重防御下的内心,你或许会发现:

      

       他们脑海中的那根弦,可能几乎要断了, 只是他的骄傲,不允许他跟别人袒露脆弱

      

       带刺的性格,不过是受伤内心的防御。

      

       若是能够看到这一层,并表达出来对他的理解,往往能够让他卸下防御,跟你坦诚相待。

      

       比如,周星驰就是A型人格,在片场很是让人头疼。唯有吴孟达知道,他是对事不对人,所以每次周星驰发脾气的时候,只有吴孟达敢去跟他交涉,也因此培养了难得的默契。

      

       值得注意的是,每个人内心的防御都是不一样的,要注意观察在什么时候,他更容易情绪激动,然后,适时地告诉他:我理解你的恐惧和需求。

      

       这样做,不仅可以软化他周身的刺,更能够拉近彼此距离,增进相互了解。

      

       写在最后

      

       人格并没有褒贬之分。

      

       只要能做到自洽,并且能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那就是好的人格。

      

       只有某些特质太突出,给自己和周围人都造成困扰时,才需要做出调整。

      

       以上内容,分享给A型人格及其身边的家人朋友们。

      

       希望大家在更了解自己或亲友的人格后,内心更自洽,活得更舒服,同时,拥有更加健康的人际关系。

      

       文章来源: 壹心理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