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济源美食(济源第一批老字号)

频道:家有妙招 日期: 浏览:1235

       秀色美食两相宜

       济源味道远名扬

       太行脚下,济水之源。济源历史文化悠久,地域特色明显,孕育出灿烂的饮食文化。提起济源美味,人们脑海中浮现的既有土馍、鸡蛋不翻,也有黄河鲤鱼……在发展全域旅游过程中,济源味道是给游客留下鲜明印象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济源市把打造“济源美食”作为全域旅游战线冲锋与突围的主战场,举全市之力深度挖掘美食文化内涵,把大力推广地方特色美食、弘扬济源地方特色饮食文化、增强“济源味道”内涵、推动济源餐饮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融入旅游业的总体布局中。

       “济源味道”搭档旅游闯市场

       济源地处中原文化摇篮地带,“一山一水一精神”构筑了济源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饮食文化作为济源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也在不断传承、创新和发展中壮大。

       “济源味道”具有融合文化的鲜明特色,南北风味荟萃是济源饮食文化一个显著的特点。济源既有土馍、鸡蛋不翻、虎岭面叶、黄河鲤鱼等本土特色小吃菜肴,也有全国各大菜系、各种地方小吃。王屋山土蜂蜜、寺郎腰大葱、黄河鲤鱼、济渎金蒜、冬凌草等一大批济源人民喜爱的特色食材与传统烹饪相融合,烹制出独具特色的济源美食。

       借势旅游业的大发展,济源因势利导,积极开展地方特色美食征集、特色美食展示等活动,通过举办中原餐饮博览会暨黄河鲤鱼美食大赛,使黄河鲤鱼迅速成为济源美食文化的“金字招牌”,并喜获“中国黄河鲤鱼美食之乡”的荣誉称号。

       由“济源味道”搭档“济源旅游”闯市场,“名利双收”,特色美食正成为济源市最具特色的城市名片。济源土馍被评为“中国十大山地美食”;红烧黄河大鲤鱼、光光酱炒鸡、酱烧鱼、太安鱼等16道菜被评为“中国名菜”;济源一口香小笼包、薄皮素包、王屋山大花卷等6道餐点被评为“中国名点”;济源特色扣碗、牛肉丸、黄菜煮馍等9种特色小吃被评为“中国名小吃”;黄河鱼宴、绿色养生宴、生态养生宴被评为“中国名宴”。

       如今,一批“美食+旅游”的“金字招牌”在济源大地次第盛开。

       让朝阳产业“提档升级”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新征程要有新出彩。旅游产业永远是朝阳产业,而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吃永远排在第一位,餐饮服务在整个旅游产业链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全面提升全域旅游发展质量,从餐饮产业的档次和水平入手,济源市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财政、商务、旅游、食药监等部门全力助推,各产业集聚(开发)区、镇(街道)积极行动,济源市餐饮协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餐饮企业不断挖掘潜力、完善管理、升级产品。

       据济源市有关方面的统计数据显示,该市的餐饮店总数已接近4000家,餐饮消费已成为济源市新的市场消费热点。发展餐饮产业,对济源市全域旅游发展起到的作用不可估量。

       目前,济源市餐饮产业发展日趋呈现集聚化、规模化的特点,拥有了一批星级酒店,打造了以河合旅游餐饮示范街为代表的餐饮企业集聚区,形成了御驾小吃街、槐仙夜市、南街夜市、一家亲美食广场等餐饮夜市,涌现出一批镇域餐饮服务企业。

       美食搭上全域旅游“快车”

       搭上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快速列车”,济源市积极让济源美食走出去。

       由济源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济源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济源市农牧局等8家单位主办的“黄河鲤鱼美食节”“金兔烹饪大赛”等系列美食赛事在济源举行,提高了济源餐饮服务水平,规范了烹饪操作工艺,加强了食品安全引导,有效推广展示了“济源味道”。

       以济源特色餐饮与济源旅游“捆绑”,济源市将美食文化、群众娱乐休闲文化以及名品展示、展销等有机结合起来,建设具有济源特色的美食推广体系,发挥特色美食对旅游产业的支撑作用,让更多人感受到“愚公家味道”,让餐饮产业成为产业转型发展和民生工程建设的有效载体。

       借助“全域旅游”兴起的“全域餐饮”之势,济源市全力打造河合旅游美食街、同心街、周园路等美食街;倾力完善黄河鲤鱼、玉川金兔、农家黄焖等百余样特色鲜明的地方特色美食;精心设擂举办黄河鲤鱼美食大赛、金兔烹饪大赛;积极推动“愚公家味道”系列菜开发推广,“河南省传统餐饮历史文化名城”之称实至名归。

       “济源味道”是济源的,更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人们有理由期待,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济源美食将为市民游客带去更多美好体验。

       花廊绿道织锦绣

       畅享济源全域景

       “敢于担当、勇于进取、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这是为人敬仰的愚公移山精神内核,也是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济源性格”。

       作为“愚公儿女”,济源市提出“工业强市,旅游富民”的发展战略,就是要把旅游业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用“景观大道”把“一核两带多点”串连起来,打造“愚公故里,传奇济源”全域旅游目的地。

       “织网”全域旅游朋友圈

       “一核两带多点”——这是济源市对全域旅游核心元素的精准诠释。全域擘画空间蓝图,如何实现串珠成线?

       逢山开路,遇河架桥!在“愚公精神”的指引下,济源人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景观大道”理念,加快构建起畅达的交通网络。

       ——交通围绕旅游先行,快速打通“2小时区域旅游圈”。济源市委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编制《济源市全域旅游公路发展规划(2018-2025)》,启动建设“一环—三纵—五联”“全域旅游”道路体系。当前,焦济洛城际铁路、呼南高铁前期进展顺利,济阳、济洛西高速年底预计建成投用。南太行旅游道路、小浪底水库至三门峡Ⅳ级航道等5条航道及孤山峡轮渡码头规划已经完成,立体化的旅游交通网络加速成型。

       ——实施旅游交通升级工程,互联“半小时城郊休闲带”。近年来,济源市开通旅游公交专线9条,新增50多台旅游客运车,新增城市观光巴士专线2条,旅游热点区域半小时内可达;在旅游景区(点)和休闲区域布局新能源汽车租赁处48个、新能源汽车300余辆,新增1000辆公共自行车,1000余辆共享单车;在河南省率先创新推行城市公交全免费,构建起“快旅慢游”新格局。

       ——全域疏通交通景观网络,打造“最美路上风景”。济源市先后打造小浪底旅游专线、邵吉线、渠马线、黄孤线、阳下路、水牛线和石寺线“5+2”旅游景观廊道;完善济源高速服务区旅游复合功能,增设旅游咨询服务点、旅游特色餐饮、地方特色商品售卖等;王屋山等景区率先构建内部环线,拉长旅游线路。截至目前,济源全市的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基本全覆盖。

       眼下,在景观大道“织网”的全域旅游“朋友圈”里,一场绿色发展的“蝶变之舞”精彩上演。

       刷新“全域旅游”靓丽底色

       济源是沿黄河、南太行的天然生态屏障,绿色生态是济源“全域旅游”发展的靓丽底色。而“景观大道”的使命,恰在于拓宽绿色发展的前进路径。

       今年是济源市坚持实施冬春“3+1”绿化工程、绿色“八创”活动、“四边三化”行动的第13个年头。截至目前,城市道路绿地达标率86.6%,林荫道推广率达到87.99%。

       “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走进如今的济源,黄河、济水、沁河、湨河、蟒河林水相依,筑起水岸风景带,以人为本的绿化让城市处处绿意盎然。城区101处公园、5800余亩绿地,市民出门不到500米就有休闲绿地,3.3万亩环城花卉苗木架起城乡的生态廊道。

       依托“景观大道”,济源加快推进现代绿色农业创新进程。作为全球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制种基地,济源的白菜制种产业覆盖92村4000余户,不仅为农民带来丰厚收益,更悄然引发赏花踏青热潮。绿色循环立体农业种养模式下,五龙口富硒水稻有机健康,“核桃之乡”美名扬,马村酥梨果飘香,朱庄石榴销全国……

       城无产不兴,产无城不立。“景观大道”的担当在于盘活现代绿色工业发展体系,助力全域旅游发展。作为全国最大的绿色铅锌冶炼基地和白银生产基地,济源加快推进总投资300亿元的中国白银城项目。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济源力帆年产10万辆低速电动车,率先试点“共享汽车”计划,成为解决游客出行“最后一公里”的绿色保障。

       美丽济源的“无价之宝”

       初心勾线,匠心施彩。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景观大道”提供了实质支撑,曼妙的“景观大道”为全域旅游提供了展现平台。

       几年来,济源市累计完成绿色交通投资6.44亿元,实施完成绿色交通建设项目25个,创建成为全国绿色循环低碳交通区域性试点城市。该市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建成区节能建筑率为63.54%,旅游装备制造企业万道捷建公司入选首批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在绿色交通体系的保障下,济源市打造完善域内风格各异、特色异同的济源景观,全域旅游格局下的“一核两带多点”等核心旅游要素已跃然于济源的山水之间,成为美丽济源的“无价之宝”。

       截至目前,城乡互动、产业共融、主客共享的绿色生态之城、“愚公精神”之城的全域旅游大格局已初具规模,济源已经是一座“看山望水忆乡愁”的上佳旅游目的地。

       如今在济源,一幅城乡互动、全域协调发展的美丽长卷正徐徐展开。“愚公故里,传奇济源”正在发展成为一个天下游客向往的地方。

       编辑: 李凤

       点一下你会更好看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