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美容品(美容护肤产品有哪些)

频道:家有妙招 日期: 浏览:1223

皮肤,是我们人体最大的器官,同时也是人体面对外界环境侵害时的首道防线。历经风霜的它会用 皱纹、色斑、松弛或毛细血管扩张 来提醒我们: 皮肤老化 可能发生了。

皮肤老化主要分为 内源性老化 (Intrinsic skin aging)和 外源性老化 (Extrinsic skin aging)。内源性老化是随着年龄增长,表皮和真皮细胞功能减退、细胞外基质减少导致细纹的产生和皮肤变薄。外源性老化便与生活环境息息相关,以光老化为主导,还包括空气污染、吸烟饮酒甚至是精神压力等引起的皮肤屏障受损[1]。

紫外线 便是光老化的导火索。反复暴露于紫外线会增加经表皮水分流失,减少皮肤水合作用。同时暴露产生的活性氧(ROS)会影响降解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s)的生成[6]。

透明质酸 (Hyaluronic Acid,HA),又名玻尿酸,是一种由N-乙酰氨基葡萄糖和D-葡萄糖醛酸为结构单元的高分子黏多糖。为了提高它的稳定性,常常以透明质酸钠作为原料添加到食品当中[2]。

透明质酸分子中含有大量的羧基和羟基使其在水溶液中可形成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当透明质酸浓度较高时, 水分子通过极性键和氢键与透明质酸分子相互结合,牢牢锁住水分 。透明质酸结构的特殊性使得它可以保留比自身重500-1000倍的水,因此被誉为 天然保湿因子 [3]。

       皮肤的老化与皮肤的水分流失有密切关系 。目前除了注射以外,已经有较多关于口服透明质酸对皮肤改善作用的研究,包括对皮肤含水量的影响以及抗氧化作用。其中不乏证据等级较高的研究。

我国的一项研究招募了104名受试者,随机分成口服透明质酸组和对照组。受试者口服含120mg的透明质酸胶囊或安慰剂,持续45天,结果显示, 口服透明质酸组的受试者皮肤水分含量有显著增加 [4]。

       日本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给予受试者120mg的透明质酸或安慰剂,持续12周,结果显示 口服透明质酸组的受试者的皮肤光泽和弹性增加,面部的鱼尾纹显著减少 [5]。

       透明质酸除了发挥强大的保水能力从而增加皮肤水合,减缓皱纹形成以外。研究发现, 透明质酸还可以通过诱导真皮中的成纤维细胞,刺激胶原蛋白的合成从而维持肌肤的弹性 [6]。

胶原蛋白是体内分布最广,含量最高的功能细胞外蛋白,占体内蛋白质总量的25%-30%。胶原蛋白是结缔组织重要的结构蛋白,起着支撑器官、保护机体的作用。

       在皮肤中,胶原蛋白是皮肤结构中主要的外基质蛋白,是让我们皮肤丰盈的“根基”[7]。 皮肤老化发生的时候,胶原蛋白便会开始流失 ,流失的过程就相当于支撑皮肤的框架松散。所以皮肤会开始下垂,皱纹也会随之产生。既然皮肤老化无可避免,那么延缓速度或许可取呢?

古人流传“以形补形”,也就是吃什么补什么,于是猪蹄、鸡爪和肉皮一度成为“美容美食”。虽然这些食物中的确富含胶原蛋白,但是被忽略的一点是, 食物的胶原蛋白是致密的三螺旋结构 ,分子量一般再十几万Da(分子量单位:道尔顿)以上。食物中的胶原蛋白由成千上万个氨基酸片段组成,而 人体只能吸收小于三个氨基酸的小片段 。加之食物中胶原蛋白的 消化率和吸收率非常低 ,难以达到补充胶原蛋白从而改善皮肤的效果[8]。

       既然如此,倘若直接补充胶原蛋白的水解产物—— 胶原蛋白肽 (collagen peptide, CP)呢?

CP是胶原蛋白经水解作用发生分子裂解体、断裂形成的介于蛋白质和氨基酸之间的混合物。GB31645-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胶原蛋白肽》中的CP是指以富含胶原蛋白的新鲜动物组织(包括皮、骨、筋、腱、鳞等)为原料,经过提取、水解、精制生产的、分子质量低于10ku的产品[9]。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口服CP可以直接通过血液到达皮肤 [10]。CP修复光老化皮肤的体内动物试验研究显示,CP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使得皮肤的皱纹减少,皮肤的弹性和保湿能力提高,从而达到修复光老化的动物皮肤的目的[11]。

       多项CP修复女性光老化皮肤的临床试验也显示, 摄入CP可以缓解紫外线照射下女性皮肤水合作用的减弱和胶原蛋白含量的降低,还能增加皮肤水分,改善皮肤弹性,从而维持女性皮肤的正常形态 [11]。

无论是透明质酸,还是胶原蛋白肽,都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它们对维护皮肤屏障的重要性,相信在未来,科学家会有越来越多的“新”得,小汤也会一直献上“新”计,持续助力“美学”小本的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中国美容医学,2021,30(08):179-182.
2. ScientificWorldJournal. 2014;2014:378024.
3. 广州化工,2009,37(08):71-73.
4. 食品与药品,2016,18(06):386-390.
5. Clin Cosmet Investig Dermatol, 2017,10: 267-73.
6. Int J Mol Sci. 2018;19(11):3551. Published 2018 Nov 11.
7. Research trends in biochemistry, molecular biology and microbiology (2015): 1-13.
8. Food Chem. 2016;194:1245-1253.
9. 中国食物与营养,2021,27(7):49-53
10. J Cosmet Dermatol. 2015;14(4):291-301.
11. 生物学杂志,2023,40(01):14-20.

|本文由汤臣倍健营养健康研究院内容团队原创编辑

本文旨在介绍营养与健康研究进展,并非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如果您喜欢这篇内容,欢迎转发。更多健康资讯请关注“小汤营养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