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隐隐飞桥隔野烟(隐隐飞桥隔野烟所展现的画面)

频道:百科知识 日期: 浏览:1227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陶渊明的这首《桃花源记》几乎没有人没读过吧?

       诗中描绘了一个美轮美奂、令人心驰神往的世外桃源,历来备受文人追捧。

       也有不少人将根据这篇文章写诗作词,其中最为成功的当属唐朝张旭所作的《桃花溪》,全诗如下: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张旭是何许人呢?

       他字伯高,唐朝苏州吴县人,是唐朝著名的书法家,尤其擅长草书,后世称“草圣”,其草书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唐朝三绝”。

       他在文学上也颇有造诣,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合称 “吴中四士”

       在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也曾提到过他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总之,他在唐朝也算是个风流人物。

       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此时大唐由盛转衰。

       诗人根据《桃花源记》的意境写就这首诗,通过描写飞桥隐隐绰绰、西畔渔舟轻泛、桃花逐水流,勾勒出一幅宁静悠远,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抒发了作者对世外桃源、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隐隐飞桥隔野烟”,来和我一起想象意向。

       一开头从远景起笔,深山野谷,烟霭菲菲,山路幽曲,溪水潺湲,远处似乎有一座桥横跨山溪,隐隐约约,若有若无,被青烟云雾缭绕,宛如一条彩虹腾飞在虚空中。

       多么幽深迷蒙的画面,令人仿佛误入仙境。“隔”字尤为传神,将环境的朦胧,诗人乍入仙境的迷惘,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也为全诗营造了一种神秘的氛围。

       当初武陵人误入桃花源也是如此,好奇中带着迷蒙,仿佛有什么在吸引着他前进。

       真的,这意境想想都要沉浸其中。同时在结构上也起了一种由远及近的引领作用,就更是画龙点睛了。

       “石矶西畔问渔船” ,接着镜头慢慢拉近。绿水荡漾的小溪,露出一排排嶙峋怪石,飘着片片落花的溪面上,一艘渔船悠悠地飘荡着,船上的渔民哼着小曲,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此时的作者伫立在溪边的岩石上,望着溪流和渔船出神,他仿佛将那渔民当成武陵打渔人,竟情不自禁地向他问路。

       一个脱口而出的“问”字,表明了作者已经陷入自己所构筑的诗画之中。

       看到这里,我感觉诗人写作的时候是已经带入了自己,这才使得这首诗有了灵魂。

       如今我读的时候都能感受到身临其境,有句话说得好:“诗要有生命灵魂,诗要有真情实感,这样才能释放心情,打动读者。“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诗人终日伫立在岩石上,望着悠悠流淌的溪水,倒映着两岸灿若云霞的桃林,片片桃花如落英漂浮在溪面,随着流水飘向远方。

       最后一句作者问出了千百年来,无数人的心声:那世外桃源到底在清溪的什么地方呢?

       桃花流水本是十分唯美的画面,“桃花流水窅然去”、“轻薄桃花逐水流”,但是作者因为找不到桃花源入口,而平添了几分怅惘,与武陵人最后“遂迷,不复得路”有异曲同工之妙,给世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

       其实,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

       身处繁华世界,每天忙忙碌碌,我们有多久不曾静下心来,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世间并没有真正的桃花源,也没有人能够完全摆脱世俗的纷扰,“若无烦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我们需要做的是于繁华中取一隅静思,于喧嚣中寻一处独处,享受那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安宁。

       于心中修篱种桃,构建属于自己的桃花源。

       读完这首诗我们会发现,作者并未用繁重的笔墨、浓艳的色彩描绘桃花美景。

       而是由远及近、将自身融入诗中场景,虚实相间,将桃花源那种幽深空灵、朦胧雅致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唐诗中最美之意境。

       形似不如神似,难怪清代《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孙洙)评论这首诗说:“四句抵得上一篇《桃花源记》。”

       一直以来,有多少人向往着有一个可以避世脱俗的桃花源,也不知是否真能遇到。

       只愿你我心中都能存在这一片桃花源。

       - END -

       作者:凯紫

       看完的读者,记得给凯哥点个赞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