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扬州本地人吃早茶推荐(扬州人自己吃最有名是的早茶)

频道:科普故事 日期: 浏览:1226

       江苏扬州,诞生了鉴真、秦观、史可法、阮元、郑板桥、朱自清等名人。没有到过扬州的人,会觉得扬州是小桥流水、青砖黛瓦、诗画西湖、人文古韵。到过扬州的人,都会把记忆留在那浪漫又值得回味的早茶里。

       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江苏参加本次联合申报的三个相关项目,分别为苏州碧螺春制作技艺、南京雨花茶制作技艺和扬州富春茶点制作技艺。

       富春茶点制作技艺的诞生,离不开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孕育。

       何谓扬州茶文化?

       扬州人仅仅用了三个字:“皮包水”。

       扬州人喜爱饮茶,名闻遐迩,自今广为流传的“早晨皮包水,夜里水包皮”,可见一斑。

       清·李斗在《扬州画舫录》里有“吾乡茶肆甲于天地”之说,由此可见茶事之庄重。扬州市的许多茶楼,可以说全球著名。在扬州市不但是饮茶,并且还能够品位各种各样精致美味可口的点心。

       扬州人饮茶,大部分還是饮用绿茶,当地绿杨春、龙井茶、旗枪,毛峰、碧螺春茶,喝乌龙、绿茶的偏少。除开几个百年老字号的茶楼外,如今的扬州茶馆越开越多,仅北门街道这一片,就会有竹西、明茗、留云、悠闲自在居等九家。

       溯千年“皮包水”史蕴

       扬州皮包水的十足底蕴,首先来自于千年茶史。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乃扬州汉名医吴普的师父华佗的论述。

       而扬州皮包水,启于汉。因汉时扬州为封国都城,都市化的契机,市民化的嗜茶特征,刺激茶轰然肇起,身列国饮。

       皮包水,兴于隋唐。其标志扬州人不但喝茶,还产茶了。陆羽《茶经》将淮南列为全国八大产茶区之一,而淮南正是淮扬饮食核心区。

       所产何茶?《茶谱》道:“扬州禅智寺,寺枕蜀冈,其茶甘如蒙顶焉。”蒙顶者,四川蒙山之巅名茶也,唐代第一茶,而蜀冈茶居然与蒙顶茶并峙为双子星,可见扬州茶地位之高。而从扫垢山唐代遗址出土的碾轮碾槽茶具,又可见唐扬州人尚饮茶粉的习俗。

       “蜀岭毓灵芽,稽古始北宋”,扬州皮包水,旺于北宋。曾任扬州太守的欧阳修介绍说,叫龙团饼茶,为此,宋人特在长春桥北建了纪念性的春贡亭,把皮包水这一最高荣耀写进了扬州茶史。

       扬州皮包水毁于南宋。烽火扬州路,处于宋金交战前线的扬州,迫于杀伐,无奈茶人罢园种,废茶园;元时饮料又以奶为主,由此扬州茶沉寂多年,直至明清,方始复活萌芽,清人李斗有扬州僧田产茶的记载,皮包水重启了清纯大幕。

       一壶家乡茶,积淀千年味,让世界品出扬州皮包水新时代的精彩。

       “皮包水”何来天下美名?

       平民化的扬州皮包水,弄潮在茶世界中,争得天下美名,其奥秘,在于自身修炼的茗诀。

       | 茶庄开放化

       南宋后扬州茶虽消逝了,但扬州城并未自锁,致使皮包水不曾断裂。

       一面,扬州城张开臂膀欢迎外地人兴办茶业,清六安山僧就来扬开设青莲斋茶庄,郑板桥为此赠联: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另一面,又鼓励本地茶庄畅销外地茶,民国年间有祥和、森泰、景吉泰、大昌义诸茶庄经销狮峰龙井、荆溪云片、庐山云雾、沧源滇绿……扬州人坐一座城,喝天下茶,茶文化得以延续。

       | 茶境园林化

       扬州以园胜,扬州茶肆素与园林一体化。楼榭雅致,花木扶疏,为嗜茶体验提供了江南化的诗意空间。

       城内茶社蕙芳轩、丰乐园、腕腋生香、九如分座多临小秦淮河,筑曲尺洞房,最盛者公园茶社,一半清香,一半雅怡,清末郡守嵩峋书联:“春从何处归来,恰楚尾吴头,尽流连永昼茶香,斜阳暖酒;花比去年好否,正千金一刻,最珍重绿杨城郭,红药当阶。”鼎名于世的富春茶社,原本花局出身,最能说明环境幽雅与生意兴隆之关联。

       而城外茶社借瘦西湖波光水影,更占湖山之胜。如冶春、西园、双虹楼、静香园,最美要数绿杨春茶社:“树梢远见长竿,高悬白旗,大书绿杨春三红字,绿荫深处茅屋三两间,为上等品茗之所。”

       幽堂雅室冷香亭,一碗单枞春,三盅荡气肠,人在茶肆中,宛如画中游,临窗凭眺,柔水绿杨,何尝不是春的享受?

       | 茶风民俗化

       “渴相如”是扬州人雅号,绝非浪得虚名。扬州人居家饮用或待客,就有讲究,分倒茶、冲茶、泡茶三档次,小屋飘香,茶沁心房。其后,伴随城市消费发达,扬州人走出家门喝茶了,茶楼林立外,酒楼、面馆、浴室、书场无处不茶。

       | 茶食精致化

       跻身中国四大菜系的淮扬饮食文化,自古饮不离食,食不离饮。《晋书》“桓温为扬州牧,每宴饮,唯下七奠柈茶果而已”即为一例。流风所被,扬州人将清晨枵腹赴茶社早餐称早茶。扬州好,茶社客堪邀,好就好在茶、面、点、肴四位一体,只饮不食,不是皮包水,所以扬州方言喝茶叫吃茶。

       吃什么呢:拌干丝,千层糕,翡翠烧卖三丁包;鱼汤面,脆火烧,肴肉香气飘。亲友酬酢,相邀茶聚,啜茶间,例有银线干丝、绵缕面条、玉墩包点、珍珠虾仁佐饮,何其美哉!难怪朱自清回乡吃茶,吃出了“橄榄般的回味来”。

       扬州人居家喝茶,还另有伴侣,这就是扬式糕点,含京果、桃酥、牛皮糖、云片糕,合时令者春有春香糖,夏有绿豆糕,秋有月饼,冬有交切糖。因执茶之手,与茶偕老,遂得“茶食”芳名。

       | 茶品文雅化

       古城扬州,文化深蕴。对耆宿骚客而言,显示素养,最好去品茶;寄托雅思,最佳去茶社。茶的诗性,茶社的美境,为文人荟萃酿造了文化氛围,众多茶社如文杏园、四宜轩、小首壶皆为诗会之所,既是茶社,又是文学沙龙。

       尤其是高乃超的惜馀春茶馆,几成晚清民初扬州最具成就的文学社团冶春后社的雅集大本营,如民谣所唱:“教场惜余春,驼子高先生。破桌烂板凳,满座是诗人。”

       不经意间,茶饮成了文脉绵延的衔接点,这是皮包水的文化分量。茶饮忆旧,却也是文化回望。

       皮包水,饱含着茶对人的情,人对茶的恋,因为茶是有生命的,茶里站着人,它为丰富扬州文化遗存提供了一个更高视野、更广维度、更多领域的视角。

       来源:茶道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