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研学旅行的目的和意义(中学生研学骗局揭秘)

频道:科普故事 日期: 浏览:1228

       花4580元到北京研学,北京大学未能进入,最后只能通过电脑投屏与北大“云合影”;花高价报团,进清华却像做贼,只逛了半小时就得离开;某研学团随行老师承认,活动没有应急处理方案,途中学生发高烧不知如何处理……

       “当前,研学团价高质低,只游不学、无研也不学的现象受到大家的格外关注。”作为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授,白欣感到忧心。

       今年暑期,主要针对中小学生的研学游爆火,有数据显示,7月“研学”旅游搜索热度上涨203%。与之相随的,是机构鱼龙混杂、研学团成旅行团、货不对板等问题。一些研学团打着“清北研学游”名号,却是通过非正规渠道预约进校,有的甚至只能在校门口“打卡”。

       专家表示,研学不是“到此一游”,应以内容为王。研学旅行应当建立职业操守、基本准则等行业标准,研学目的地也有必要与市场对接,建立统一的操作准则与规范。

       故宫博物院为未成年人团队开放快速预约通道。(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赶场子打卡,“清北游”进不了校门

       适逢暑假,不少商业机构纷纷将目光转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两所高校。南方+记者以学生家长身份咨询一家机构,工作人员称,该机构的北京大学一日研学营,包含校史讲解、学科介绍、北大学子交流、校园食堂就餐等行程,费用为“一名孩子699元,陪同一名大人650元”。当被问及如何预约进校时,对方并未回复。

       在小红书,一个名为“清华北大夏令营”的账号5月29日发布的《15w孩子参加过的清华北大研学夏令营》帖子中介绍,游学营采用“游+学”的形式,整个营期中有北大在校生陪伴,面对面交流。

       多位家长却在此留言称自己受骗了:“打着北大清华的幌子,其实根本连校门都没有进去,和普通游客一样只能在校门口拍照打卡。”

       网友“月十一”的孩子是该营第一批学员。他称,在整个营期中,孩子们吃饭基本是饥一顿饱一顿,作息时间和行程也与宣传的严重不符,带队老师一问三不知。“我差点报警,一度怀疑是人贩子。”

       “很多研学团只顾着在名校名地拍照打卡、‘赶场子’,急躁、机械地完成旅行活动,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权。”白欣提到。

       高铁站的研学团。 财联社记者摄

       实际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均只对中小学群体开放团体参观,要求预约主体为中小学或教育主管部门。各类声称可以入校的商业游学团,是通过各种非正规渠道预约入校。

       北京大学7月24日发布的通报称,46名校友通过预约同行人员的方式,拆分预约139名学员入校,每人收费10800元,合计收费约150万元。经研究,关闭相关46名校友的校友预约系统使用权限,不再具有预约本人及同行人员权限。

       “我之前给孩子报了研学团,打算让孩子去北大和清华参观感受一下,但研学团后来又告诉我们,都去不成了,因为都没约上。”一位家长告诉南方+记者,他正在四处咨询其他研学团,热切期盼能实现孩子的清北之行。

       在北京某旅行社从事研学旅行近九年的任先生告诉南方+记者,今年暑期,家长对参观清北的需求很大,但是清北开放名额有限。这就导致黄牛通过各种不正当渠道拿到清北入校名额,然后高价卖给旅行社。“上述家长遇到的情况,估计是旅行社对接的黄牛跑路了。”

       只游不学:停不下来的“走走看看”

       近年来,人们对“游学一体”的研学游热情越来越高。

       2016年被称作研学元年。这一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要将研学旅行社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

       观众在天津博物馆参观。(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生态旅游规划与管理系主任王忠君对南方+记者表示,家长们意识到带孩子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的重要性,而区别于观光、休闲、度假,研学旅行是给孩子增长阅历的机会。

       随着“双减”政策落地,研学旅行进一步在市场上走俏。尤其在今年五一假期以来,研学旅行已成为深入人心的旅游产品。

       “研学旅行作为校外教育的一种,是对学校教育分科教学的有益补充。”白欣认为,和学校教育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完全不同,在研学旅行中,学生可以在亲身经历与体验实践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真实的生活情景和场景中去探索学习,也更加具有感染力和冲击力。

       据悉,目前研学旅行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由学校组织,二是由旅行社或研学旅行公司、校外培训机构组织。研学旅行课程需要精心的设计、规划和开发,想要完成一套完整的研学旅行活动,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一些学校为图方便省事,会将研发研学产品的工作外包给研学团。”白欣提到。

       “从本质上说,研学旅行是一种旅游产品、旅游活动。”王忠君提到。在我国,未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不得从事旅游业务,现实情况是,有很多传统教培机构,甚至爱好者、俱乐部等群体也开始组织研学旅行,导致从业人员能力参差不齐,一旦出现问题,也难以追责。

       还有一种“偷懒”的方式,即传统观光旅游产品在“穿衣戴帽”以后,被包装成为研学旅游产品。“但还停留在走走看看的观光模式,与传统旅游产品相比,没有本质上的变化。”王忠君说。

       白欣也表示,一些旅行团缺乏对研学旅行教育意义和教学目标的系统思考,误把研学旅行当成夏令营活动,流于形式,所以陷入了“只游不学”的怪圈。

       客观而言,中小学生进高校研学,可以近距离感受大学的环境和氛围,了解大学的科研成果。这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拓宽学生视野。

       “高校应当表示支持,但并不是无底线、无原则的支持。”白欣建议,高校可以从多角度构建研学保障,根据自身实际,构建研学旅行基地,安排教师与相关中小学对接,提前做好预案,配合教师做好讲解工作,为正规学校研学团的学生饮食、交通提供帮助。“各中小学研学团也要严格遵守高校的规章制度,以不影响高校正常运行为原则。”

       研学不是“到此一游”,应以内容为王

       那么,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研学旅行?

       “所谓研学,游是载体,学是目的。”在白欣眼里,研学旅行需要具备的一个重要元素,是“慢”。当活动行程较为宽松,学生在一个景点的停留时间较长,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去发现, 去体验,去感悟,从而获得更多的感性体验。

       “研学不是‘到此一游’,应该是内容为王,而不是地点为王。”在王忠君看来,研学旅游比较理想的状态是,青少年在一种文化氛围的环境中游历,无论在心灵上、精神上,还是知识的获取、视野的开阔上,都有所收获。

       王忠君表示,研学旅行要有课程设计,有学习和体验的内容,尤其是激发孩子兴趣的参与式学习。让孩子们在研学导师的帮助和引导下,获得精神上的愉悦,甚至世界观的变化。没有研学体验内容及课程的,与打卡、观光式的旅游产品没有本质上的差别,那就谈不上是研学旅行。

       上述旅行社的任先生一直向家长强调,真正的研学是在行走中进行研究和探索,而不是让孩子跟“放羊”似的去旅游。现在研学旅行有各种主题,包括科技、人文等,家长一定要认真了解研学旅行的主题和内容,报名时尊重孩子的兴趣。

       “我们鼓励高校开放,但需要有秩序的开放,所以建立预约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便于组织管理。”王忠君说,随着文旅行业新业态的不断涌现,文旅部门要加强智慧旅游体系的建设,类似清北校园还有多少余票等相关信息,要及时发布。

       另外,也可以发动一些热门的研学游“打卡地”,如重要的博物馆、高校院所等,加强针对研学游的接待管理,建立统一的操作准则与规范。

       7月28日,鸟巢附近,有不少在京研学的孩子们。南方+ 刘长欣 拍摄

       7月16日起实施的《中国国家博物馆研学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就要求,到国博开展研学须申请相关资质,申请机构须符合包括从事社会教育活动三年以上在内的多项条件,同时针对违规也给出了明确的处罚标准。

       无论如何,清华、北大也满足不了全国孩子的研学需求。

       7月28日,鸟巢附近,研学的孩子们。 南方+ 刘长欣 拍摄

       王忠君提议,应开放周边的替代性资源,“北京有这么多高校,都可以考虑开放,甚至中科院的一些科研院所、科研基地及北京的高新技术企业及企业总部也可以考虑开放。研学旅行不一定都挤在清北。”

       【采写】南方+记者 刘长欣 段江含

       【统筹】赵晓娜

       【作者】 刘长欣;段江含;赵晓娜

       南方探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