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郭亮村旅游景点(郭亮村值得去吗)

频道:科普故事 日期: 浏览:1223

       或许都知道红旗渠,却少有人知道郭亮,它是太行之巅的一个原始小山村,太行山的美景绝壁,奇迹般的地质景观都在这个小村。更可贵的是,那条挂在太行绝壁上的公路,是郭亮的先辈一锤一钎凿出来的,是太行之魂。

      

       张洁方 | 文

       还没到“太行明珠”郭亮村

       我就已经激动得不中了

       我是一个浪眼子人,浑身都是浪眼子细胞,心中全被浪眼子情愫扯着。

       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特别容易激动。一激动,就容易浮想联翩。

       今日,与战友站在太行山上,我就寻思,假若把太行比作一个人,那绝对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并且顶天立地的人。

       如果把巍巍太行比作中华民族的躯体,那么郭亮,它与红旗渠一样,既是太行山的魂魄,也是中华民族的魂魄。

       郭亮村被誉为“太行明珠”,在河南新乡辉县西北60公里处的密林中,海拔1000米,为啥说太行把最美的一段留给了河南,看看郭亮就明白了。

      

       上郭亮的头天晚上,住在老首长为我安排的宾馆里,我就把身上洗了一遍又一遍,洗得一点垢痂都不留。我怕身上的垢痂沾污了太行山的神圣。

       太行山是亿万年前地质活动的杰作。站在山上,我知道了什么叫力度,什么叫刚毅。找一个视觉最佳的位置望去,太行山的第三阶梯根本就不是山,而是一幅活脱脱的水墨画。

       画家在构图时,采取虚实写意,将远近高低安排得错落有致。但釆用得全部是苍灰的色调。典型的喀斯特岩体是灰的,而长在上边的百草树木是苍的,它给人的印象不仅厚重,而且非常有层次感。

       除了第三阶梯,还有一、二两个阶梯,风格迥异,色彩也不尽相同。

       第一阶梯,全部是由红色花岗岩组成的悬崖峭壁。那峭壁一层层迭加,却比刀削得都齐。削峭壁的这把刀,估计人间没有,可能握在老天爷手里,或者说叫大自然手里。

      

       这是大自然的杰作,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刻而成。那一挂挂的石壁,全部成九十度角垂直而立,有的甚至超过九十度倾斜过来。

       站在下边往上望,连峰去天不盈尺;站在上下边往下俯瞰,心跳胆颤腿抽筋,粉面失色凋朱颜。太行绝壁,一个“绝”字,便囊括了一切奇险。

       太行山的第二阶梯,是由一道道散漫的坡和一道道回旋的洼组成的。这些坡洼的石缝间,土层中,有旺盛的生命存在。那里盛长百草,盛长树木,也盛长庄稼。

       虽值秋未冬初,万紫千红已退到幕后,但一簇簇一丛丛的野菊花仍在不畏风霜地怒放,并且开得从从容容;农家院边的大树上,串着一串串金黄的玉谷穗子,在向人们玄耀这片土地的肥沃。

       太行山水奇特,更有神圣的传说在里面

       太行山的第三阶梯是从漫坡上又突兀起的一道道石峰,那峰如笋,如柱,如炬,如剑,以不同的姿势,直向天穹刺去。

       最吸引眼球的是山与天连接处,有一独峰,像极了一顶轿子,当地人称轿顶山。

      

       关于它,当地有许多传说:有人说那是玉皇大帝巡天时坐的轿子,有人说那是元始天尊住持太行山时盖的房子。

       对于这些传说,我更倾向于前者,那明明就是一顶轿子嘛!既然是轿子,我就萌发了上去坐一坐的冲动。

       寻找攀峰的路径,战友问我长翅膀了吗,我说没长。战友说没长就别做飞升梦,那上边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渡愁攀援,你还想上?罢罢罢,不上就不上,这山上的一草一木,一石一峰都带着庄严神圣,我得管住这意马心猿的心,可不敢在此地胡跐蹽。

       行至一个叫丹分的村子,景区老总安排我们在那里吃午饭。问及此地为什么叫丹分,村人答太上老君曾在地分丹。

       我寻思太上老君毕竟是神仙,真会挑地方,跑到这么个神奇的所在分丹,这丹也不知分给了谁。

       村人说这丹分给了两个土地神,一个土地掌管河南,一个土地掌管河北。土地神分了丹后,拽了根树枝在此划界,北边归山西管,南边归河南管。

       往前再迈一步,就是山西陵川的地界了。但不管是河南或者山西,这里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太行山”。

      

       从丹分往下走,有一条太行大峡谷,谷宽丈余,窄处不盈尺,曲折蜿蜒,曲径通幽。风过谷吟,流水淙淙。

       上望一线天,下看如临深渊。有的地方,两边断崖夹持,大有倒扣之危;但转一个弯儿,又豁然开朗,激湍的河水变得舒缓,悠悠如一条缎带,但没流多远,胳膊腿都没来得及伸展,又被一立峰挡住去路。

       流水不得不拐弯,刚拐过弯,就走到万丈绝壁顶端,这水刹不住车,没有退路,便纵深跳入万丈深渊,飞珠溅玉,完成了生命一次次的轮回。这太行的水,也算悲壮到了极致。

       太行之魂看郭亮壁挂公路

       十三名壮士凿出世界第九大奇迹

       看着巍然矗立的太行山,我感受到了它坚毅的灵魂,在太行深处的郭亮村,在那条太行绝壁上挂着的公路上。

       估计很少有人知道,郭亮这个人口不过百口的小山村,亘古以来,出行走羊肠,上下攀天梯,饱受路塞之苦。

       20世纪70年代,村支书申明信带领十三名壮士,像传说中的愚公一样,栉风沐雨,不避寒暑,挥锤打钎,凿石开洞,苦战五年,打乱四千把八磅大锤,耗尽十二吨六棱钢钎,心比铁坚,志比钢硬,硬是用十几双手,凿出一条长达1250米的绝壁公路。

       这条路,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在,也许根本不算什么,但在那时,这1250米,可全部是用一锤一钎打凿出来的。

      

       我曾经抡过锤,打过钎,一锤下去,只能凿一个白点,而这1250米,不知由多少个白点组成。既便动用计算机,恐怕也很难统计出来。这要挥洒多少血汗,付出怎样的艰辛,需要靠什么样的意志和毅力?恐怕只有郭亮人知道。

       难怪日本名古屋电视台称它是世界第九大奇迹,美国媒体也称其是全球最奇特、最出名的十八条道路之一。

       望着留在石壁上的道道钎痕,我心潮激荡,思绪难平。郭亮,这个刻在太行绝壁上的名字,与林县的红旗渠一道,组成了太行之魂、太行之魄!

       面对这刻在太行绝壁上的人类奇迹,面对着雕刻奇迹的郭亮村,我热泪盈眶。

       突然想起艾青的那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看起来,我并不是一个浪眼子人,而是一个满腔热血的人。

      

       离开郭亮时,我有点依依不舍。潘长江曾在此拍过一部反映抗日题材的电影《举起手来》,意思是让入侵者举起手来,而此时,我庄严地举起右手,向那浸洇过抗日志士鲜血和寻找出路的大山和人们行一个标正的军礼,以表达我心中的万分敬仰!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张洁方,60年代人,农民,尝试写作和种地的关系。有部分作品散见于各地报纸与杂志。

       豫记版权作品,转载请微信80276821,或者微博私信“豫记”,投稿请发邮件至yujimedia@163.com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