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幼儿音乐启蒙(儿童声乐启蒙课教案)

频道:百科知识 日期: 浏览:1228

      

       据说某次在北大做调研,问班上有多少人学过钢琴,结果一个班上几乎全部都举了手。有两个没举手的,不是没学过音乐,而是学了小提琴而非钢琴。

       现在提到音乐启蒙,父母几乎都知道,那是个好东西。我身边认识的小朋友,10个里头有8个正在学钢琴,另外的两个,其中一个在跟父母做了艰苦斗争后终于被同意放弃学琴,另外一个正在犹豫着,打算学个什么乐器才好。

       我一个朋友是钢琴教师。他很无奈地感慨说,很多父母找到他,直接会撂下一句话:“能不能让我的小孩在两年里考到XXX级。”

       为了帮助孩子考级,老师的授课就会围绕考试进行设置。有很多这样的音乐培训机构,会为了取悦家长,而放弃真正的音乐启蒙原则,放弃个性化教学,转而进行标准化的、流水线生产一般的枯燥训练。

       更多开设音乐培训机构的老师,本身幼年就是在大人的严苛训练下成长起来的。他们下意识里会向学生们传递出同一种味道: 学音乐就必须是痛苦的,必须是靠催逼磨出来的。

       这样苦行僧式的音乐启蒙,真的够了!

       我见过不到4岁的小女孩,被父母死死盯着每日练琴,每次被父母要求表演都要伤心欲绝地大哭一场。

       我见过5、6岁的小孩,每弹错一个音符,身后家长挑剔、指责、严苛的声音就会跳出来,孩子毫无音乐的享受可言。

       我见过刚满8周岁的小男孩,接触音乐的经历就一直是在练琴练琴,考级考级。根本来不及知道什么是音乐,什么是艺术。虽然他可以流畅地演奏出一首曲子,但是却无法完整地唱出一首歌。

       这样大便干燥的练琴,和粗重的体力活,有啥分别?

       这样荼毒式的音乐启蒙,真的够了!

       我了解,一些父母为了给孩子进行音乐启蒙,带孩子辗转各种音乐会,却不顾孩子真正的念想可能只是去动物园,喂一喂猴子,看一看老虎。

       我还知道不少家长,一门心思地花重金为孩子买某种乐器,比如钢琴,小提琴等。等到孩子中途想放弃之时,非常心疼自己所下的本钱,于是勃然大怒,或者对孩子各种威逼利诱。

       殊不知, 钢琴、小提琴,等等,这些不过是展现音乐和表达情感的一件工具 。没有音乐和艺术的感知垫底,学会弹琴跟学会劈柴火,有何本质不同?

       这样功利化的、盲目从众的音乐启蒙,真的够了!

       没错, 每个孩子都需要音乐,但不是每个孩子都需要“学音乐”。

      

       如果你真的想对孩子做音乐启蒙,那么问问你自己,你爱音乐吗?你能够在家里,为孩子提供一个愉悦的音乐熏陶的环境吗?

       一个在家带孩子的全职妈妈,她热爱唱歌。陪伴孩子的时间里,自然而然就会唱很多歌给小孩听。她从未刻意对孩子做过音乐启蒙,然而那小孩自己主动对音乐,对各类能够发出奇妙音乐的乐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位钢琴女教师,她从未专门训练自己的小孩儿学琴。只是当自己陶醉地演奏之时,孩子都会眼巴巴地凑过来,对钢琴充满好奇。刚刚5岁的小小孩,如今已经能够自己简单作曲了。

       在这些真正热爱音乐的小孩眼里,有节奏的声音、旋律,都是美好的,富有情绪和情感的,让人快乐和享受的。一个手舞足蹈、哼哼唧唧的小孩,你看到的可能是他在瞎玩儿,实际上,他可能是在随着心中的音乐节拍,在运动,在跳舞。

       真正的音乐启蒙总是全方位的。因为,小孩子就是行动导向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唱歌、运动,以及舞蹈,通过有趣的音乐游戏,通过妈妈口中的一段熟悉旋律,孩子会获得更加丰富的感受,身体的各种感官同时也会得到刺激和促进。

       总之, 音乐启蒙不是学习乐器启蒙。

       音乐启蒙的正确观念应该是:

       儿童期或更早的低幼期的音乐教育,其主要目的并不是对乐理的认知及乐器弹奏的技巧等音乐技术的获得,而是以“启发儿童的音乐潜能”与“培养儿童的音乐基本能力”为主。

       下面是我们推荐的音乐启蒙游戏,相信你的孩子会喜欢。

      

       音乐游戏是让孩子和父母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音乐,通过跳跳唱唱、敲敲打打、嘻嘻哈哈的方式,让孩子在游戏中情不自禁地、快乐地感受音乐内涵,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1岁以内的宝宝,需要父母主导游戏。父母温柔的声音,充满了感情和爱,是宝宝最好的音乐。父母可以和宝宝一起感受音乐的韵律。另外,还可以多给宝宝听一些舒缓的钢琴曲、儿歌等,或让宝宝多接触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如潺潺的流水声、叽叽喳喳的鸟叫声等。

       游戏《摇摇晃晃》

       父母怀抱着宝宝,对他哼哼唱唱,同时轻轻摇晃、拍打、抚摸宝宝的身体,如手心、脚心、脸蛋、屁股等。或者父母抱着宝宝随着乐曲的节拍舞动身体和脚步。此时,宝宝耳朵听到的是一种节奏,身体感觉到的是一种运动,这种节奏和运动本身也是充满爱与想象的。而且这还不单是一种节奏,它还有强弱、起伏、音高、音调韵律的变化。

       游戏《躲猫猫》

       妈妈或爸爸可以用小纱巾(雪纺质地),一边唱旋律,一边用纱巾和宝宝玩躲猫猫的游戏,比如还是用单音节的“ba”唱旋律。唱音节的时候把纱巾盖在宝宝的头上,把纱巾从宝宝头上取走的时候同样唱音节。同样,也可以将纱巾盖在爸爸妈妈的头上,随旋律盖上再随节奏取走。

       用游戏的方式启蒙音乐。

      

       1岁以后的宝宝,已经可以主动参与到游戏中来了。父母可以经常播放音乐,并根据宝宝“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以动作来表达和理解内容,引导宝宝听了音乐后唱唱、跳跳、玩玩,把音乐和玩耍融于宝宝的生活之中,如边念儿歌边相互追逐,用身体的动作表现音乐的节奏、速度、高低等。

       游戏《谁来了》

       爸爸、妈妈先将鸭、鸡、猫、狗、兔、大象等动物的音乐放给宝宝听,让宝宝熟悉各种运动的音乐,再逐步教会宝宝做各种动物的模仿动作。在宝宝熟悉音乐和会做模仿动作的基础上,随意播放某一动物的音乐,让宝宝跟着音乐模仿。

       游戏《我妈妈,你妈妈》

       这是一首由英文翻译成中文的歌谣,词为:“我妈妈,你妈妈,住在街对面。每天晚上见见面,还要聊聊天。”妈妈或爸爸可以用布娃娃拿在手中,和宝宝进行“节奏对话”。一开始,家长先念这首念谣,紧接着用单音节“ba”的发音,按照原来歌谣的节奏有节奏性念,让宝宝来模仿。这样的一来一回,就是“节奏对话”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