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湖光山色的诗句(形容湖水安静美好诗句)

频道:生活百科 日期: 浏览:1228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古诗。


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与亭、台、楼、阁有关的诗句特别多。


耳熟能详的,有欧阳修笔下的醉翁亭,“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有李白笔下的“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有范仲淹笔下的“岳阳楼”,“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还有王勃笔下的“滕王阁”,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这些亭台楼阁因为有了伟大诗人的生花妙笔,成为时间长河中熠熠生辉的明珠,千百年接受着文人墨客的吟赏与普通民众的朝圣,为中国的建筑文化史平添了太多的光彩。


那么,从美学的角度,我们要如何去欣赏这些亭台楼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它们又有怎样的寓意?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话题。


要想聊起亭台楼阁的文化寓意,首先我们得理解“空”的概念。


什么是空?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意思是开凿门窗建造房屋,它必须得是空的,才能起到房屋的作用。



所以,“空”并不是代表“无”,而是与“有”不同的另一种形态,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亭台楼阁,无一不是“中空”的状态。那么,亭台楼阁的“空”,除了能够“居人”,还有什么作用?


宋代的郭熙,完美地给出了答案,他在《林泉高致》这篇文章中说,“ 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 ,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就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缺一不可。


而其中,“可望”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因为景色可望,建筑才可行、可游;也因为可望,居住于其中才能够有美的感受,达到“怡居”的状态。


所以,在《醉翁亭记》中,从醉翁亭向外望去,我们能看到什么?欧阳修看到的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而在《滕王阁序》中,王勃站在滕王阁中向外看到的是什么呢?他写道“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好一副壮阔的景色!


而在建筑中,除了亭台楼阁,一个小小的窗户,其实也能起到可望、可游的作用。


有了窗户,内外就能发生交流。


从窗子望去,不管是“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还是“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变不同”,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窗前的明月或梅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


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在不同的时间看,用不同的心情看,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增多了。


比如,在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中,诗人从一个小房间看去,看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从一门一窗体会到无限的空间、时间;


还有杜甫的诗句“山川俯秀户、日月尽雕梁”,李白的诗句“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


诗人看到的,是山川俯下身来亲吻秀户,日月东升西落映照着雕梁,宛溪的水从屋檐下飞过,敬亭山的云在窗户中自在飘荡。


这山水、日月、溪流和云朵因为有了窗户这个特定的画框,展现出不一样的姿态与意境。


而最妙的,当属于中国皇家园林颐和园中一个名叫“画中游”的亭子。画中游,顾名思义,当游客进入这亭子中,就进入了一张绝美的画卷中,成为风景的一部分。


就像现代诗人卞之琳所说“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你以为风景才远处,殊不知,你自己就是一道风景。


而这,也暗含了中国追求“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哪怕人类是万物之灵,但是人也是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应和睦相处,而不是征服与被征服。


而颐和园中有一座八方阁,匾额上写的是“湖光山色共一楼”,寓意更加深远:虽然身处在这小楼之中,但是湖光山色仍可尽收眼底;虽然身处有限空间内,但仍然能欣赏到天地之大观。



这一句写尽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之妙:


不管是亭台楼阁,还是窗户帘幕,它们的存在,都不是把建筑从景色中剥离、让建筑本身孤立起来,而是以人工之力打造独特视角,让建筑本身更好的融入自然的美好风景之中。


所以,当你面对一座中国传统的亭台楼阁时,应该如何赏玩呢?


记住沈复的这句话“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深或浅”,在中国的文化中,天地万物,处处是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