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场馆设计(体育场馆租赁)

频道:科普故事 日期: 浏览:1228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承载梦想和期待的冬奥场馆蓄势待发。

       盛会共使用39个场馆,包括竞赛场馆12个、训练场馆3个以及非竞赛场馆24个,其中竞赛场馆已全面完工。“绿色”“安全”“以民为本”,这八个字足以概括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所有场馆的“设计密码”,彰显中国人的卓越智慧和人文情怀。

       绿色三星体现在哪

       “北京所有新建冬奥会场馆都达到最高等级的绿色三星标准,改造场馆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丁建明表示,从申办到筹办,绿色、生态、低碳、可持续,一直是北京冬奥会场馆建设的核心理念。

       “三星”体现在场馆建设与生态修复同步进行。在张家口赛区,为尊重场地原有地形、植被,尽可能保留和利用现状植物,并采用生态护坡技术,对可视面及切削山体后的护坡等破坏面进行重点修复;张家口赛区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通过将助滑道和着陆坡底部架空,保持山体的生态廊道,保护地表径流及植被。

       图说:这是10月26日拍摄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

       延庆赛区场馆设计团队、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生态景观建设研究院院长朱燕辉表示,在延庆高山滑雪赛道建设过程中,坚持“随建随修”的生态策略,工程进度与修复方案同步,不惜多费力气,也要实现整体性修复。

       “三星”也体现在减碳技术和对新能源的利用。北京市冬奥场馆已100%使用绿电,不仅从源头减少场馆碳排放,还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例如,延庆山地新闻中心建有光伏发电系统,实现电力“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延庆冬奥村采用高压电锅炉供暖,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应热力;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的智能运维管理平台,在场馆内安装1000余个传感器,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分析,自动调控能耗设备运行状态。

       图说:这是8月20日拍摄的北京冬奥会延庆冬奥村样板段庭院内景观。延庆冬奥村是按照中国北方山村文化特色设计的一个运动员村,突出中国文化特色、突出生态特色,也突出“以运动员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延庆冬奥村赛后将作为休闲度假酒店向社会开放。

       安全挑战史无前例

       安全,是北京冬奥会服务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能否举办一届对所有利益相关方都健康安全的北京冬奥会,组织工作面临史无前例的挑战。北京冬奥组委与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日前发布第二版《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防疫手册》(以下简称《防疫手册》),对相关人员严格执行“闭环管理”。

       最新版手册就疫苗接种、海关入境要求、机票预订、出发前检测、冬奥赛时、闭环管理、住宿、交通、餐饮、核酸检测、健康监测、密接管理以及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转换期等方面,提供了更加翔实的信息。手册还包括“注意事项”部分,有助于指导利益相关方顺利度过赛事期间的每个阶段。国际奥委会奥运会部执行主任克里斯托夫·杜比说:“我们与国际残奥委会和北京冬奥组委一起,与卫生和体育赛事交付领域的世界顶级专家紧密合作,最终确定了必要的疫情防控措施,以确保北京冬奥会安全成功举办。”

       图说:12月1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志愿者场馆及岗位培训启动仪式暨专题培训在北京邮电大学举行,共有18个志愿者来源单位的800多名公共区志愿者在现场或通过线上方式参加。图为来自通州区第二医院中医科的张冉(前左)带着自己的导盲犬沙果为参加培训的志愿者介绍导盲犬的工作方式,让志愿者了解如何为携带导盲犬的残障人士服务。

       冬奥会大部分雪上项目比赛将在延庆赛区、张家口赛区举行,针对两个赛区较为复杂的山区地形,做好精准的气象服务是保障北京冬奥会赛事顺利进行的关键。据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部长赵卫东介绍,4年多前,中国气象局就成立了冬奥气象中心,现已建成延庆海陀山、张家口康保2部天气预报雷达设备和50多个赛道气象站,建立起具有“多要素、三维、秒级”特点的立体气象监测网络。目前北京冬奥组委正在与国际奥委会、相关国际冬季单项体育联合会和奥林匹克转播公司等共同研究编制北京冬奥会应急日程。赛时一旦出现极端天气,将及时启动竞赛日程变更的管理程序,全力做好各方面的应急准备,最大程度降低极端天气给赛事带来的不利影响。

       奥运遗产以民为本

       奥运场馆由于体量大、维护成本高等原因,赛后合理规划利用,成为公认的世界性难题。在北京2022冬奥会筹备工作中,奥运场馆的赛后持续利用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北京冬奥组委在合理利用2008年夏季奥运会遗产的基础上,超前谋划赛后利用,打造优质场馆遗产。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本次冬奥会涉及北京、延庆、张家口赛区各项目场馆共12所。在北京赛区主要场馆中,有6个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遗产改造升级,是对夏季奥运会场馆遗产的充分利用。

       2022年北京冬奥会场馆建设的一大特点,是充分利用2008年奥运会遗产,很多场馆都由当年夏奥会的场馆改造而成,北京冬奥组委办公所在地首钢园区,也是由旧厂区改造。在既有奥运场馆利用中,“鸟巢”“水立方”等通过改造,在冬奥会重新服役。“水立方”在原有游泳池中搭建可转换的支撑结构,并在上面覆盖以临时的冰面,变身为“冰立方”,实现由水到冰的无缝衔接。

       图说:这是12月12日夜间拍摄的正在造雪中的首钢滑雪大跳台。当日,首钢滑雪大跳台造雪工作正式启动。首钢滑雪大跳台位于北京首钢园内,是北京冬奥会北京赛区新建的也是唯一的雪上项目竞赛场馆,将举办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大跳台和自由式滑雪大跳台项目比赛,诞生4块金牌。

       让奥运会提升老百姓的生活幸福感、充实感,是冬奥遗产传承工作的重要考量标准。“本届冬奥会的各个场馆,在实现奥运功能的同时,积极向普通人靠拢,在冬奥历史上第一次加入预测赛后利用场景、优化场馆的设计。”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2022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及首钢滑雪大跳台设计总负责人张利说。

       相关人士表示,随着各场馆《北京冬奥会遗产战略计划》逐渐完善,冬奥遗产将在体育、社会、文化、经济和区域发展7个方面、35个领域起到促进作用。使冬奥遗产既服务于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又服务于全民健身,为中国人民留下宝贵财富,实现城市发展与奥林匹克运动双赢。

       栏目主编:陈华 文字编辑:姚勤毅

       来源:作者:姚勤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