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拜占庭建筑特点(中世纪拜占庭建筑)

频道:科普故事 日期: 浏览:1229

拜占庭建筑艺术的亮点是:帆拱穹顶、自由柱式、集中式平面、群穹顶、马赛克应用等。最著名的建筑包括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拉韦纳的圣维塔莱教堂、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希腊塞萨洛尼亚圣使徒教堂、莫斯科圣巴西尔主教堂等。

圣索菲亚大教堂及帆拱穹顶

伊斯坦布尔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完整保存下来的大型拜占庭建筑,也是拜占庭帝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建筑。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是拜占庭建筑艺术的最高代表。圣索菲亚大教堂与罗马万神庙一样,有个大穹顶,似乎更好看一些。教堂周围4座细高的伊斯兰宣礼塔是奥斯曼帝国时期加建的,拜占庭时期没有这几个尖塔。

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穹顶内部

教堂内部大厅长70m,宽30多m,高达60m,与其他空间相通,地面、墙面和柱子表面贴着彩色大理石,屋顶帆形拱券和巨大的穹顶有金碧辉煌的镶嵌画,空间宽敞高大,装饰华丽,有震撼力。

大教堂穹顶直径32.6m,比万神庙穹顶小了10m。但大厅空间却显得比万神庙大很多,这是设计最精彩的地方。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穹顶是放在正方形空间四角柱子上的,由于支撑穹顶的不是实体墙,空间就通透了。把穹顶放在方形空间之上是拜占庭建筑的创举,非常巧妙,也是技术上的难点。设计者在穹顶和方形空间四角的柱子之间加了一个过渡的拱,这个过渡的拱像从柱子上展开的4个船帆,组合成下端是方形上端是圆形的构造。过渡的船帆形拱被叫作帆拱。

穹顶放在方形空间柱上的示意图

圣索菲亚大教堂穹顶底部的水平推力由帆拱支撑,帆拱底部的水平推力靠柱子支撑,柱子在南北方向截面尺寸加大,靠柱子自身重量和刚度平衡水平推力,在东西方向上增加了半圆形屋子,以其半圆顶和墙体支撑柱子,相当于扶壁的作用,既平衡了水平推力,又外延了大厅空间。

教堂内部大厅

圣索菲亚大教堂穹顶采光也不像万神庙那样笨拙地留了一个不遮挡雨雪的天洞,而是在穹顶底部设置了40个窗户,透进的光线给人以奇妙的感觉。

圣索菲亚大教堂在结构上是有风险的,用柱子支撑穹顶是前所未有的创举,建筑高度也比万神庙高了十几米。大教堂竣工20年后,穹顶在地震中坍塌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穹顶是558年重建的。

土耳其人占领君士坦丁堡后把圣索菲亚大教堂改成了清真寺,由此对它精心呵护,使得我们今天还能够看到它完整的面貌。

拜占庭花篮式柱头

拜占庭虽然是罗马帝国的继承,皇帝又大多是希腊人,但柱式并没有限于希腊-罗马风格,反而受西亚、埃及和波斯传统影响较大,柱头和柱础的造型灵活,式样丰富,雕塑感更强。拜占庭应用最多的是花篮式柱头,其上是拱券。拜占庭柱式应用比较灵活,一个原因是拆除当地旧建筑用于新建筑,或拆除异教徒的建筑用于基督教建筑;还有一个原因是用了拜占庭工匠熟悉的样式。

彩色玻璃马赛克镶嵌画—查斯丁尼皇帝

拜占庭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彩色玻璃马赛克镶嵌画。

彩色玻璃是公元前2500年埃及人发明的,他们在烧制陶瓷时用了含碱的泥,无意中烧成玻璃。最早的彩色玻璃制品是做成串珠的丧葬用品。

拜占庭人烧制彩色玻璃镶嵌成画。著名的圣索菲亚大教堂的查斯丁尼皇帝壁画就是玻璃马赛克拼成的。彩色玻璃马赛克是一项创造,对欧洲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

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是拜占庭风格建筑,与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一样,是为数不多的保存完好的拜占庭建筑之一,规模要小很多。大教堂的主体建筑建于1043—1071年,有5个穹顶,十字形的中心是一个大穹顶,4个臂各有一个小穹顶,现在看到的穹顶是13世纪改建的。

圣马可大教堂内部装饰

圣马可大教堂是集中式的平面布局,也就是希腊十字形平面;它的穹顶坐落在帆拱上再落在方形空间柱上的,是典型的拜占庭风格。大教堂特别注重装饰,用了大量的金箔马赛克和镶嵌画装饰穹顶、拱门和墙面,装饰镶嵌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金碧辉煌的装饰使它被誉为黄金大教堂。

希腊塞萨洛尼亚圣使徒教堂

包括希腊、巴尔干半岛等南欧地区属于拜占庭帝国达千年以上,有一些拜占庭风格的建筑,1315年建成的希腊塞萨洛尼亚圣使徒教堂非常著名,集中式布置,中心凸出塔楼,外立面比较简朴,门窗采用拱券,墙面也有略微凸出的拱券造型。

莫斯科圣巴西尔主教堂

俄罗斯教堂没有大穹顶,而是一群小穹顶。穹顶造型下部内收,像洋葱头,受伊斯兰马蹄形拱券和穹顶的影响。1560年建成的莫斯科圣巴西尔主教堂最能代表俄罗斯风格,造型复杂,装饰华丽,色彩丰富而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