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郑和回来为什么疯了)

频道:生活百科 日期: 浏览:1234

本文目录一览: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梗概

1、郑和率船队第一次下西洋,恢复了明王朝对南洋诸岛的管辖,命名了景弘岛、永乐群岛等。此间,郑和船队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打击大海盗陈祖义。此人在南洋地区多年为非作歹,无人治服,致使大明与南洋航道不通。

2、总共出海七次。 永乐三年(一四零五年)六月,郑和第一次下西洋,顺风南下,到达爪哇岛上的麻喏八歇国。爪哇古名阇婆,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为南洋要冲,人口稠密,物产丰富,商业发达。

3、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

4、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即明代所谓“西洋”),故名。

5、讲述了建文帝为巩固皇权削蕃,历经“靖难之役”后,朱棣登基,定都北京,国家迅速复兴强盛。为“示天国德威”,他派遣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与邦国的商贸与文化的交流。

6、民间故事《三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保太监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的小故事

1、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他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逝。民间故事《三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保太监下西洋。

2、发展海外贸易:郑和下西洋发展的海外贸易包括朝贡贸易,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航海技术和装备-宝船: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63艘,最大的长44丈4尺,宽18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折合现今长度为1518米,宽66米。

3、宝船从龙江关出水宣德五年六月九日。明宣宗朱瞻基命郑和再次出使西洋。同年闰十二月初六,船队从龙湾(今南京下关)启航,2月3日集结于刘家港。在刘家港,郑和等立《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绩碑》。

4、讲述了建文帝为巩固皇权削蕃,历经“靖难之役”后,朱棣登基,定都北京,国家迅速复兴强盛。为“示天国德威”,他派遣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与邦国的商贸与文化的交流。

关于《郑和下西洋》的故事

年7月11日(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朱棣命正使郑和,副使王景弘率士兵二万八千余人出使西洋,造长44丈广18丈大船62艘,从苏州刘家河泛海到福建,再由福建五虎门杨帆,先到占城(今越南中南部地区),期间张辅讨平安南。

发展海外贸易:郑和下西洋发展的海外贸易包括朝贡贸易,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

“爪哇事件”发生后,西王十分惧怕,派使者谢罪,要赔偿六万两黄金以赎罪。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就出师不利,而且又无辜损失了一百七十名将士,按常情必然会引发一场大规模战斗。

在以后的二十多年里,明成祖一次又一次地派郑和前往西洋各国。郑和前后出海7次,到过印度洋沿岸的三十多个国家,最远还曾到达过非洲。郑和七次下西洋,说明我国当时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北京古名郑和的故事郑和下西洋七号向西航行

年七月十一日,明朝始祖郑和率领一支由240多艘海船和27400名船员组成的庞大船队,出访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与东南亚和东非的友好关系。每次从苏洲刘家岗出发,直到1433年,他航行了八次。

永乐三年(1405年)7月11日,郑和率二万七千八百余人,从南京、太仓一带至福建长乐太平港扬帆出海。庞大的大明船队,从此开始长达28年的海外宣扬国威和寻求贸易的远航。朱棣是大航海的决策者和组织者。

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

第第三次下西洋(公元1409年10月—1411年6月)永乐七年九月(公元1409年6月),明成祖让郑和率领27000名官兵,第三次下西洋。从太仓刘家港正式出发,前往了占城、真腊、暹罗、爪哇、锡兰、苏禄等国。

布腊瓦、马林迪等地。第六次,除驶入波斯湾外,另有分队绕东非沿海诸港口航行。第七次进行了经由印度西海岸入波斯湾的最后一次航行。这次,郑和的部下到达了阿拉伯的麦加。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是什么???

1、年7月11日(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朱棣命正使郑和,副使王景弘率士兵二万八千余人出使西洋,造长44丈广18丈大船62艘,从苏州刘家河泛海到福建,再由福建五虎门杨帆,先到占城(今越南中南部地区),期间张辅讨平安南。

2、民间故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宝太监下西洋。

3、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强盛的直接提现,他的航海活动远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

4、“爪哇事件”发生后,西王十分惧怕,派使者谢罪,要赔偿六万两黄金以赎罪。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就出师不利,而且又无辜损失了一百七十名将士,按常情必然会引发一场大规模战斗。

5、第第三次下西洋(公元1409年10月—1411年6月)永乐七年九月(公元1409年6月),明成祖让郑和率领27000名官兵,第三次下西洋。从太仓刘家港正式出发,前往了占城、真腊、暹罗、爪哇、锡兰、苏禄等国。

6、郑和受明成祖的派遣,从1405到1433年间,七次率领庞大的船队远航“西洋”。那时候的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南洋群岛和印度洋一带。这就是三保太监下西洋的基本情况。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一个富强的国家。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不能少于100字。)

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去世,仁宗朱高炽即位,以经济空虚,下令停止下西洋的行动。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即明代所谓“西洋”),故名。

年7月11日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士兵和船员组成的远航船队,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

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逝。民间故事《三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保太监下西洋。

但是历史对于这位皇帝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的,有人说他太过重杀伐,也有人说他太过残忍,但是无论怎样,都不能磨灭朱棣对历史的改变。

郑和下西洋传播中华文明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中华礼仪和儒家思想、历法和度量衡制度、农业技术、制造技术、建筑雕刻技术、医术、航海造船技术等。 现在在海外还流传许多郑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