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学校教学设计(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单元解读
【单元主题】
本单元是部编版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最后一个阅读策略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阅读策略,形成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成为积极的阅读者。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借用了杨绛的话“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这样的主题设定,既是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趣味性,引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另一方面,也是为本单元的阅读策略的学习设置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在运用阅读策略“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时,感受到带着不同目的、去不同“人”家里“串门儿”寻找秘密、线索的趣味。
【阅读训练要素】
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为“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统编版教材十分注重对阅读策略的学习和运用,与以往的语文教材相比,除了在教材的不同部分插入阅读策略训练要素,如复述、概括等的训练外,还新增入了专门的阅读策略单元。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每个年级的上册都独立设置了一个这样的单元。具体分布如下表所示:
册序
单元
阅读策略单元阅读训练要素
三上
第四单元
围绕“预测”这一阅读策略展开。唤醒学生边阅读边预测的意识。实践并总结预测的基本方法和途径。通过讨论、比较和交流等,引导学生掌握预测这一策略。
四上
第二单元
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五上
第二单元
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六上
第三单元
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本单元“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一阅读方法,当属于阅读者对自己的阅读实行监测,也就是监测这一阅读策略的子策略。学生在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感悟和积累,尝试运用根据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一策略。
具体来看本单元课文的编排。本单元一共安排了范锡林的《竹节人》,张申碚等的《宇宙生命之谜》和四则材料组合而成的《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三篇课文设置的训练点和学习目标是有层次和梯度的。《竹节人》作为本单元第一篇课文,其让学生根据给出的三个不同的任务,运用不同方法来阅读课文,这就是让学生整体感知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感受到因为阅读目的不一样,所以选择的阅读内容的内容不一样,在这个过程中使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区别。
第11课《宇宙生命之谜》的特点,在于其用批注的形式,向学生们展示了一位同学根据带着一个给定的阅读目的,进行有目的地阅读的思维过程,以及很多的阅读方法。课后题中还设定了三个有目的地阅读的课内迁移活动,让学生自己学习运用不同目的下,如何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旁批)
(课后习题)
第11课《故宫博物院》,则是由则四材料组成,每一则材料都围绕不同的内容介绍了故宫。第三则材料更是采用了学生比较陌生的图表方式来呈现。可以说,第11课提供了一个非连续性文本给学生,让他们根据实际的问题,来进行阅读综合实践。三篇课文,可以说是从初步感受,到具体指导,再到放手实践,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完成了本单元阅读训练要素的学习实践活动。
以上这些习题和提示语为我们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提供了方法,现制定并细化本单元的阅读学习目标 如下 :
1.明白“有目的的阅读”就是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材料和方法进行阅读的活动。有目的的阅读是阅读高效的一种表现。
2.通过感知课文内容,明确自己的阅读任务,有针对性地选择与阅读目的关联性较强的内容,选择恰当的阅读策略来进行阅读。
3.在阅读时,可以通过勾画、批注关键信息的方式,完成阅读任务。
4.能够掌握并运用阅读策略,形成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自主展开“有目的的阅读”,成为积极的阅读者。
【识字写字训练要素】
本单元要求学生会写28个字,会写39个词语。高段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识字的能力,六年级在写字上强调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布局合理,力求美观;书写要正确,不出现错别字和不规范的字;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不断提高书写水平。
【写作训练要素】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要素是“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为了落实这一语文要素,习作部分首先给出了一个半命题“______让生活更美好”,并给出了八个不同的词语,帮助学生来发散思维。接着,在第二个部分,教材以三个泡泡语的形式,给出了三个具体的例子,点拨学生什么东西,为什么、怎么样让你的生活更美好。最后,教材给出了具体的写作要求,以及分享作品的方式。可以说,习作板块对学生的指导是细致而循序渐进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篇作文用来落实“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这一语文要素的关键点,在于一是写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二是写清楚这个东西是怎样影响自己生活,并让生活变得如何美好的,把原因写具体。
根据以上思考,将习作训练要素细化为:
1.从生活经验出发,选择让自己生活更美好的一件事情、一样事物或一种品质与同学交流;将“______让生活更美好”这一题目补充完整,有用文字表达这一话题的愿望。
2.借助交流内容,从它是如何影响自己生活的,它为什么让生活变美好等方面进行构思;习作时,将上述两点写清楚,写具体,尝试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融入到具体事例或事物中。
3.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刻画人物的入迷状态。
【本单元教学重难点】
1.会写28个生字,会写39个词语。做到规范书写,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
2.了解什么是“有目的地阅读”。
3.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4.运用适当的阅读方法,完成阅读任务。
5.从生活经验出发,选择让自己生活更美好的一件事情、一样事物或一种品质与同学交流;将“______让生活更美好”这一题目补充完整,有用文字表达这一话题的愿望。
6.体会通过人物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7.学习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生学情分析】
三到五年级都以专题单元的形式学习过阅读策略,学生们已经学习了预测、提问和提高阅读速度这三种阅读方法。另外,零散于普通单元阅读课文之中的,还有很多的阅读方法,例如三年级中就已经涉及的抓关键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带着问题阅读——“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想象——“一边读一边想想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概括——“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复述——“了解股市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等等。可以说,学生们到六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过了很多的阅读方法。从五年级到六年级,从这两个阅读策略单元来看,五年级的策略单元是六年级的基础,六年级的策略单元是五年级的提升,学生从能够提高阅读速度,再到能够根据阅读目的的需要,选择适合的阅读速度,这是阅读能力的升级。
课 题
10 竹节人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1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会写“豁、凛”等14个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等17个词语。
2.对照课前导语和课后习题,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梳理课文层次,整体感知课文。
学习重难点
1.熟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理清课文的主要情节,梳理行文思路,根据阅读方法确定学习重点。
学情分析
本文是作者对儿时所玩的竹节人的游戏的回忆,不但回忆了游戏工具的制作过程,还介绍了游戏的玩法。从生活体验的角度来看,很多学生对竹节人这一游戏不了解,所以在阅读本文时虽然会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很难与作者有同样的感受。
教学辅助
PPT、学习任务单等。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共鸣,围绕题目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既易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最快地接触到文本的核心。)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玩过哪些有趣的玩具?(学生自由发言)看来同学们玩过的玩具真不少,那你们知道一种叫“竹节人”的玩具吗?(课件出示竹节人的图片)这就是竹节人,你们玩过吗?想不想知道怎么玩呢?让我们一起去文中看一看吧。(板书课题)
2.课件出示:围绕竹节人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就走进作者范锡林先生的童年玩具——《竹节人》。
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自主预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学会在预习中解决问题。高年段不仅要识记字音、字形、字义,更重要的是能联系积累和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这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思考:围绕竹节人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
2.结合学习任务单展开学习。
(1)同桌互相检查学习任务单的第1题,有错字及时纠正。
【预设】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教师示范书写。
裁:左下角的“衣”要写得小一点儿,最后一笔要变捺为点。
跺:“”最后一笔是提。
颓:左边“秃”字最后一笔要变为横折提。
(2)检查生字词
第一组 风靡 偃月刀
第二组 俨然 颓然 悻悻然
第三组 鏖战犹酣 一哄作鸟兽散
①第一组 指生读 读准三声,理解“风靡”,追问:咱们班现在风靡做什么?拓展“偃月刀”,关羽的兵器。齐读第一组词语
②女生齐读 第二组 理解“然”——……的样子。
③理解“鏖战犹酣”,文中具体指——
学习任务三:认识自学提示,整体感知课文
(设计意图:利用课文前的导读引导学生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寻找阅读任务中对应的内容,引导其围绕中心、有目的地阅读文章,快速提取有效信息,能提升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梳理文章脉络的能力。)
(1)(课件出示)学生默读导读提示,用序号标出导读任务,并用着重号标出关键任务。
①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②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③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2)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预设】:本文记叙了"我″和同学们做竹节人斗竹节人,以及上课玩竹节人被老师没收后老师也迷上了竹节人的故事。
(3)小组合作,给课文划分层次,归纳出每一层次写了什么。
【预设】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述“我们”当时全都迷上了竹节人。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描述了制作竹节人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8~19自然段):主要写斗竹节人的情景与乐趣。
第四部分(第20~29自然段):主要写“我们”上课时玩竹节人被老师发现了,老师没收了“我们”的玩具,下课后却在自己的办公桌上痴迷地玩起来。
(4)围绕竹节人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学习任务单第4题。
【预设】:(做竹节人,玩竹节人,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竹节人。)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阅读导语初步明确了阅读任务,那么竹节人是怎么制作的,在玩的过程中有哪些有趣的情景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究。
自主作业:
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择一项或两项完成。
1.有兴趣的同学自己尝试制作一个竹节人。
2.完成分层作业第一课时。
板书:
竹节人
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课 题
10 竹节人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2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带给人们的无限乐趣,了解老师与竹节人的故事。
2.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学习重难点
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学情分析
从阅读策略角度来看,学生通过前几册阅读策略的学习,已经掌握了“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等阅读策略,并在长期的语文阅读实践中学会了批注、边读边想象画面等多种阅读方法,这些都会成为本文阅读的基础,帮助学生选择运用不同策略进行阅读。但是,如何选择阅读策略,选择哪些阅读策略,还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
教学辅助
PPT、学习任务单等。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四:复习字词,情境导入
疙瘩 冰棍 跺脚 颓然 沮丧 抽屉
威风凛凛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大步流星
暴露无遗 念念有词 忘乎所以 心满意足
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师播放斗竹节人的图片,导入课文。
学习任务五:自主探究,感悟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感受什么是有目的地阅读,懂得阅读目的不同,关注的阅读材料会不一样,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尽相同。)
1.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今天,我们就带着不同的目的,用不同的方法来学习《竹节人》这篇课文。(课件出示表格)
我要完成的阅读目的
我要关注的段落
1.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阅读目的一: 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1.知道竹节人是怎么做成的吗? 让我们一起完成第一个阅读任务吧!
(设计意图:根据阅读任务,让学生自主寻找与制作竹节人相关的段落,再抓住段落中的关键词句,使学生充分了解制作竹节人的过程,写出竹节人的制作指南,感受制作竹节人过程的简单有趣。)
(1)阅读课文第3-9自然段,写一份“竹节人”的制作及使用说明书。
竹节人制作指南及基本方法
准备工作
材料
工具
制作过程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注意事项
基本玩法
根据学生完成的表格交流。
(2)我们在完成阅读目的一时,采用的阅读方法是什么?
小结:我们在完成阅读目的一时,采用的阅读方法是:快速读全文,关注3——7自然段,提取关键信息,再仔细阅读,画出制作竹节人和玩竹节人的句子,并组织语言完成表格。
阅读目的二——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1. 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 学生汇报:
【预设】
起因:我和同桌上课时玩竹节人被老师发现,老师没收了竹节人
经过:下课后我们发现老师在办公桌上玩竹节人入了迷。
结果:我们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3.谁来讲讲这个老师的故事呢?
4.孩子们,我们在完成阅读目的二时,采用的阅读方法是什么?
5.小结:我们在完成阅读目的二时,采用的阅读方法是: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抓住关键词讲述故事。
阅读目的三——体会传统玩具的乐趣
1.小组合作学习:画出竹节人给人们带来的乐趣的句段,边读边批注,并想象当时的画面。
2.汇报交流:竹节人带给人们的乐趣
【预设】
(1)把穿着九个竹节的线绳嵌入课桌裂缝里,……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把竹节人和健美比赛中的小伙子做对比,可见孩子们多么喜欢竹节人呀!)
(2)将线绳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不知疲倦,也不会倒下。
(抓住“没头没脑”“不知疲倦”“永不会倒下”)
(3)竹节人手上系一根冰棍棒,就变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孙悟空都穿越时空来了,手握金箍棒,多神气!竹节人还可以打扮成什么样子?(生汇报)
师:哇,竹节人的玩法可真多!简直比现在的变形金刚还好玩!把你的感受送入文中读一读。
(4)还有同学别出心裁……那粘上的脑袋连盔甲被他自己手里的大刀磕飞,于是对方大呼胜利。
听你这么一说,我的眼前浮现出竹节人把自己的脑袋和盔甲磕飞了的滑稽场面,有趣极了!
(5)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①这段话中哪些词语最能表现玩竹节人的乐趣?
(“一圈黑脑袋” “攒着观战”,看的人真多;看到竹节人打斗紧张时,围观的人都激动得不得了,”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玩得入迷,都没听到上课铃声,竹节人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②老师读这段话,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当时大家玩竹节人的热闹场景。
(6)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抓住“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等词语体会)
师:老师竟然也玩得那么入迷,竹节人确实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大人小孩子都喜欢。
3.竹节人给人们带来的乐趣不仅体现在玩的时候,还体现在做的过程中呢!(生汇报)
师:是的,做得过程中,小心翼翼地锯,弄不好崩裂了,前功尽弃;锯好了,竹节人就做成了,那是多么开心、自豪啊!。
4.孩子们,我们是怎么完成阅读目的三的呢? (生汇报)
5.小结:浏览课文,抓关键词句,想象当时大家玩竹节人的热闹场景。
学习任务六:归纳梳理,总结方法
1.真正会读书的人,都是带着目的去读书的。这节课我们带着三个阅读目的,了解了竹节人这种传统玩具的制作方法和玩法,竹节人带给人们的乐趣以及老师和竹节人的故事。为了完成这三个目的,我们采用了什么阅读方法呢?(生汇报)
2.师总结:完成阅读目的一时,我们采用的阅读方法是:重点关注课文3——7自然段,提取关键信息,完成阅读目的二时,我们采用的阅读方法是:找到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运用复述的方法讲述故事。完成阅读目的三时,我们采用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想象,还原当时大家玩竹节人的热闹场景。
学习任务七:关注语用,读写结合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写自己的独特体验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也是把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更是把本节学习活动引向深入的重要环节。)
1.竹节人给孩子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他们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上课,那么,生活中,你曾经对什么入过迷,请用一段文字写一写你入迷的样子。
2.学生交流。
课堂小结:
同学们,真正的阅读也应该是像这样,带着目的去进行的。阅读的目的不同,选用的阅读方法也就不同,今后的阅读中,我们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寻找合适的阅读方法。
自主作业:
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择一项或两项完成。
(1)自己或与同学合作尝试制作一个竹节人,体会制作和玩耍的乐趣。
(2)写一写自己喜欢的玩具,制作说明书。
板书:
竹节人
重点关注,提取关键信息
梳理故事起因、经过、结果
勾画关键词句,感受乐趣
课 题
11 宇宙生命之谜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1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会写“谜、尚”等14个生字,会写“发达、理论”等22个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借助随文旁批进一步学习“有目的地阅读”。
3.能根据阅读目的,选择运用适当的阅读方法,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学习重难点
1.读懂课文内容,借助随文旁批进一步学习“有目的地阅读”。
2.灵活地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实现自己的阅读目的。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内心世界较为丰富,对宇宙之谜怀有极大的热情和兴趣,所以引导学生把握本课的主要内容比较容易。
教学辅助
PPT等。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用音频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1.(课件播放《宇宙》音频)
导入新课:同学们,在茫茫宇宙中,除了地球之外,还有很多不可计数的星球,你来猜猜这些星球上有没有生命存在呢?(学生自由回答)你们的观点是否正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科学知识的说明文《宇宙生命之谜》,文中向我们介绍了科学家们对“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这一课题的探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吧!
2.师板书课题:《宇宙生命之谜》,生齐读课题。
学习任务二 检测预习成果,夯实字词基础。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学会在预习中解决问题。与此同时,通过指导生字的书写、理解词语意思等方式,夯实基础知识。将预习作业前移,可以节省课上的时间,把时间分配到必要的教学环节中去。)
结合自主预习卡展开学习。
1.指名读词语,同学间相互注意纠正字音。
发达 理论 类似 猜测 起源 适当 氧气 提供 能源 昼夜 神秘 观测
拍摄 斑点 枯萎 干燥 沙漠 磁场 抵御 因素 考察 培养 沧海一粟
2.学生质疑,互相释疑:哪些词语的意思不明白?哪位同学能帮他解决?
【预设】
沧海一粟:粟,谷子。大海中的一粒谷子,形容非常渺小。
3.明确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关注容易写错的字,相互提醒容易写错的部件和笔画。
【预设】:
“摄”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右边要紧凑。
“御”是左右结构,注意中间下是“提”,书写时要正确。
“倾”是左右结构,右边最后一笔是点,书写时要注意。
学习任务三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朗读课文。
温馨提示:请同学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长句子注意停顿。
如“整个银河系中/有几千亿颗恒星,类似太阳系/这样的天体系统/为数不少。”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同学们,全文围绕“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展开说明,仔细阅读全文,标注段落,说说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请简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学生交流分享:
【预设】
第一部分(1自然段):提出问题——从古至今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一直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第二部分(2-9自然段):分析问题——宇宙有没有生命
第三部分(10自然段):得出结论——至今没有在地球之外找到生命,但是仍然相信有生命存在,一直在探索宇宙生命之谜。
3.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
学生交流
师总结:先提出问题: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然后分析问题:生命存在至少有四个条件,根据这些条件进行推测,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就是火星,研究证明火星表面还没有生命存在,但仍相信地球以外的太空有生命存在。最后得出结论,这仍是一个谜。
课堂小结:
不同的阅读目的,可以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索宇宙生命之谜。
自主作业:
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择一项或两项完成。
1.自主搜集火星资料,制作卡片。
2.观看关于宇宙的影视材料,搜集整理最近40年来,科学家们对火星的研究又有哪些进展。
板书:
宇宙生命之谜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探究结论
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
生命存在的条件
太阳系中不可能存在有生命的星球
太阳系中可能存在有生命的星球
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个谜
课 题
11 宇宙生命之谜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2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
2.培养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热爱地球、保护环境、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学习重难点
1.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
2.过了解宇宙生命之谜,培养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热爱地球、保护环境、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阅读方法,比如浏览课文、寻找中心句、圈画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等,但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甄别、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进行比较、判断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要引导学生围绕课文相关问题找到合适的阅读方法,从而提取有效信息,提高阅读效率。
教学辅助
PPT、相关视频等。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四 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 设计意图:阅读学习提示,明确阅读目的,带着阅读目的去寻找阅读材料,这样有的放矢,加强了学习的针对性。 )
1.复习旧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宇宙生命之谜》,谁能复述这篇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
生:回忆课文内容并复述。
2.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地球之外如果有生命存在,至少要有四个条件,根据这些条件进行推测,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就是火星,但研究证明火星表面还没有生命存在,这仍是一个谜。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科学知识小品文的语言特点。
学习任务五 借助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 设计意图:阅读学习提示,明确阅读目的,带着阅读目的去寻找阅读材料,这样有的放矢,加强了学习的针对性。 )
1.请同学们阅读学习提示,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 预设 】
生1:课文主要写了人们一直在探索宇宙生命问题。
生2:本课的阅读目的是“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
2.读了课题和学习提示,你有哪些疑问呢?
【预设】
学习任务六 借助旁批,梳理阅读方法
(设计意图:运用不同的方法,把握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进而综合整理,把握全文的主要意思。)
(1)阅读课文第2——9自然段,找出每段的中心句或者关键词,提取出关键信息。
(2)学生默读、圈画、概括。
(3)交流:
第2自然段:可以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
第3自然段:天体上有生命存在必备四个条件。
第4自然段:水星等六大行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第5自然段: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
第6自然段:宇宙飞船对火星的观测推翻了人们的猜测。
第7自然段: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
第8自然段:探测器着陆的地区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
第9自然段:陨石上的有机分子说明太空可能存在生命。
“有目的地阅读”常用方法:① 浏览课文法;②圈画中心句;③概括段意;④提取关键信息;⑤圈画关键词;⑥查找资料。
学习任务七 借助课后练习,巩固运用方法
1. 浏览课后习题第2题,交流阅读方法。
(1)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
(2)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
【预设】:完成阅读任务(1),要重点阅读第3、4、7、8自然段。作者先提出了生命存在的四个条件,然后一一罗列科学事实,利用排除法来判断其他星球是否有生命。
完成阅读任务(2),要重点阅读介绍火星的几个段落(第5——8自然段)。火星与地球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到目前为止,人类在火星上没有发现有生命存在,所以人类移居火星的愿望暂时无法实现。
课堂小结:
浩瀚的宇宙,隐藏着无穷的奥秘,课文中运用了许多科学概念、科学数据以及科学结论,通过具体介绍科学家们大胆猜测、小心求证、严谨结论,体现了勇于探索、追求真知的科学精神。希望同学们向这些科学家一样,胸怀理想,向更多的未知领域进发!
自主作业:
1.再次阅读《宇宙生命之谜》,你又收获了哪些经验和方法?补批在文中。
2.在《竹节人》和《宇宙生命之谜》的学习中,我们运用了各种不同的阅读方法和策略,用你喜欢的方式梳理一下。(选做)
板书:
有目的地阅读的方法
浏览课文法
圈画中心句
概括段意
提取关键信息
圈画关键词
查找资料
课 题
12 故宫博物院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 知道阅读目的不同,所需的阅读材料不同。
2. 根据具体的活动任务,从课文中选择匹配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提取、整合所需的关键信息,并根据需要搜集相关材料,完成活动任务。
3. 初步了解故宫博物院,为祖国文化遗产感到自豪。
学习
重难点
根据具体的活动任务,从课文中选择匹配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提取、整合所需的关键信息,并根据需要搜集相关材料,完成活动任务。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说明文、阅读非连续文本的能力,通过阅读理解文本内容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多篇文本中进行筛选,自主选择阅读方法,进而完成任务,还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组合资料进行讲解这个任务,完成起来难度颇大。
教学辅助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自主预习卡。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初步了解故宫博物院,初步感受其规模宏大,对已经去过故宫的同学唤醒其已有的参观记忆,激发学生对任务的期待,并对“故宫导游”这一任务引发进一步的深入思考。)
1.观看视频,走进故宫。观看视频《故宫宣传纪录片》,学生自由谈感受。
2.谈话激趣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今天啊,我们就去故宫看一看。
2.出示课题,师生交流准备的资料
学习任务二 明确阅读目的,设计参观路线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是“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我们结合前一板块的梳理能够快速找到所需信息,了解故宫的整体布局以及参观所规定的出入口,明确参观时的大致行走方向。)
1.明确阅读目的
同学们,我们已经对四则材料有了初步的了解。请根据表格中的阅读任务,说说我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课件出示表格)
我要完成的阅读任务
我要关注的内容
1
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路线参观图。
2
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
(2)交流:
材料一:介绍故宫的悠久历史、文化价值、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
材料二:介绍太和门被毁和请扎彩棚的能工巧匠按建筑面貌复制的故事。
材料三:网站资料,简单介绍故宫以及参观故宫博物院的路线。
材料四:网站资料,故宫博物院的平面示意图。
(3)完成上面的表格,全班交流,课件出示:
我要完成的阅读任务
我要关注的内容
1
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路线参观图。
重点阅读材料一、三、四
2
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
重点阅读材料一、二
(1)制定参观一条路线,你需要用到那些材料?
【预设】
景点平面图、景点的出入口的相关规定、路线攻略。
(2)思考文中哪些材料对于你设计参观路线是有帮助的?
【预设1】:材料四是一张故宫平面示意图,不仅标注了开放区域以及未开放区一,而且也能直观地让我们了解到各宫位置分布。
【预设2】:材料三中有明确告知参观者一律从午门进入故宫,神武门(北门)只作为参观出口,观众参观结束后可由神武门或东华门(东门)离开故宫,所以我们的路线设计时要遵从这个规定。
【预设3】:材料一能与材料四相结合,不仅能让我们清晰的知道路线行径方向,也能了解到各宫的具体景致。
(3)为家人设计一条合理的故宫参观路线,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预设1】:出行人员中是否有老人或小孩。如果有老人或小孩,参观步行时间不宜过长,可以选择几个主殿重点参观,其余的根据实际情况再做调整。
【预设2】:出行的时节。因为在故宫里,不同的时节能欣赏不同的花,所以在路线设计中也可以把赏花这一计划考虑进去。
【预设3】:提前了解家人感兴趣的景点,在设计路线时,可依次进行参观,不走回头路。
(4)结合课本给出资料,搜集你还需要的相关资料,绘制路线。
操作步骤:
(1)对照故宫平面示意图标注家人想要参观景点
(2)标注出行时节适宜赏花景点
(3)自南向北,依次串联起家人想要参观的景点,并合理安排可赏花的景点。
(5)讨论分享,修改完善。
学习任务三 充分准备,详细讲解
(设计意图:根据这一任务的需要,学生对课文内容进一步筛选和研读。根据自己的景点需要,在材料一中选择需要的部分进行补充丰富,也能根据需要发现材料二的不仅可选作太和殿的介绍资料,同时在别的景点介绍中也可借鉴这种类型。最后根据全班的分享展示,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评价指导,引导学生结合家人的需求进一步完善景点讲解词,通过写的方式,锻炼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预设1】:这个景点特别之处的介绍。
【预设2】:和这个景点有关的故事或传说,增加讲解的趣味性。
【预设1】:材料一是对故宫的各大主殿以及御花园都有介绍,所以如果要介绍其中一个主殿或者御花园的话,材料一能给我们一些帮助。
【预设2】:材料二是关于太和殿的传奇故事,如果要介绍太和殿这个材料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要介绍别的景点,我们也可以像材料二这样搜集相关的传奇故事作为讲解内容。
【预设1】:我对皇帝宝座比较感兴趣,文中材料一虽然对太和殿也就是金銮殿有外形的介绍,可是没有介绍我想了解的皇帝宝座。
【预设2】:我妈妈一直对皇后以及妃子们的饰品非常感兴趣,所以她特别提出要去参观珍宝馆。书本上的材料没有提及珍宝馆。
小结:书中提供的材料或许不能满足家人的需求,我们可以借助书籍、网络等工具,搜集相关资料,丰富我们的景点介绍。
【预设1】:讲解的内容得是家人感兴趣的。
【预设2】:讲解的时候要流畅且有感情,最好能把相关的内容背下来。
【预设3】:讲解的时候可以有些互动,提几个小问题让他们猜猜。
(课件出示学习单)
7.评价指导,修改完善。
学习任务四 小组合作,评选“最佳导游”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活动的展示、交流、评价,激发学生对资料提取整理的兴趣,同时促进反思,提升根据阅读阅读目的,选择恰当阅读方法的能力。)
小组合作,模拟家庭“云游”故宫。各小组内部成员,轮流做小导游为“家人”先介绍参观路线设计思路,再根据《最佳导游秘籍》进行景点讲解,“家人”根据评价表为其打分,最终小组内选出评分最高的代表小组进行全班分享交流。
附:(评价标准“最佳导游”评价表)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每条满分5分)
家人打分
个性化定制
充分考虑家人的需求
路线设计
游览路线清晰明了
景点安排恰当合理
细节考虑得当(如:时间安排)
讲解
课文材料选择合适
拓展材料丰富有趣
讲解流畅完整
内容清晰有条理
课堂小结: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可以根据不同的阅读目标来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这样既能减少无关材料和不重要材料对阅读的干扰也能提高阅读的效率。现在,我们一起总接一下,如何根据不同的阅读目标来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
2.学生自由交流。
【预设1】:在阅读之前要先明确自己的阅读目的。在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
【预设2】:在阅读时,可以先快速的浏览全文,然后找到和目的相关的内容,再仔细读。
【预设3】:有些文章段落的开头一句话就是对整段信息的概括,也有些关键词与我们的阅读目的密切相关,所以我们可以在阅读时抓住这些关键词句进行仔细阅读。
自主作业: 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择一项或两项完成。
1.选择家人感兴趣的一处景点设计参观路线图。
2.为家人讲解一处故宫景点。
板书设计:
故宫一日游路线图
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后三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景山
课 题
习作《 让生活更美好》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学会通过文字来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2.能根据提供的内容确定主题,用流畅的语言、具体的事件表达对生活的感触。
3.先说后写,先想再写,学会构思选材,学会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内心情感。
学习
重难点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完整叙述一件事情的能力,但在事物描写中如何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更好地融入感情,还是缺乏方法和策略。就本课而言,“美好”是一种感受,如何将“美好的感受”融入叙述、描写中,借鉴已经学过的内容,感悟方法,把生活中的美好真实比较细腻地呈现给读者,则是六年级学生言语构建能力、思维发展能力的生长点。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谈话导入,打开思路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导入任务情境,让学生明白为何写,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话题的选择和确定,基于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生活体验,从“最想分享”的角度展开捕捉。教学中,要能够依托教材“习作提示”的精准导向,将学生的美好观点相互启发,不断具象化,推动学生的表达情绪不断递升。)
1.生活是温馨美好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抹抹靓丽,一抹抹美好,读一读教材板块一的八个词语,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什么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
(课件出示板块一)
教师根据汇报内容,提取不同的角度。
【预设】让生活变得美好的不仅仅是板块一所列举的八种事物,还有很多很多,它们共同组成了我们绚丽多彩的世界。
个人兴趣爱好方面:读书、集邮、种花、唱歌、运动健身……
家庭日常生活的角度:家庭聚会、全家旅行、亲子活动……
校园学习生活方面的:运动会、社团活动、艺术节……
养成的好习惯、好品格方面:做事认真、诚实守信、善于动脑……
学习任务二:捕捉“美好镜头”,概述“美好”
(设计意图:梳理“什么让生活更美好”,通过分类,帮助学生提炼最想分享的内容,形成自己的看法。)
1.晒美好瞬间,唤醒记忆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让生活美好的东西,有的是具体的事物,如美食、音乐、鲜花、森林等;有的是抽象的事物,如创意、诚信、梦想、科技等;也有的是生活方式:如旅行、集邮、阅读、种花等。(PPT出示美好瞬间的画面)
2.小组交流:为什么这种事物让自己的生活变得这么美好?请结合教材板块二的泡泡语简单地说一说。(课件出示板块二)
3.想一想,你最想分享给别人的是什么?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看法。
分享句式:“ 让生活更美好,因为 。”
3.你想通过哪件具体的事来体现自己的看法,并分享给别人。
交流明确:选择的事例是真实发生的,感受最深的,最能体现自己看法的。
学习任务三:回顾课文,学以致用
(设计意图:通过构思图表和教师的引导,学生尝试写出分享的内容,同时出示习作提醒,读写结合,示例引领,让学生在写的同时清楚自己写的目的。)
1.回顾课文《竹节人》第一部分“有一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点出主题“斗竹节人”让生活更美好。接着写出“我们”制作竹节人的过程,“斗竹节人”的乐趣,表现了“我们”对“斗竹节人”游戏的入迷。
2.仿照《竹节人》的写法,小组合作交流选择的事例。
3.以一个话题为例进行梳理。(课件出示表格)
题目
运动 让生活更美好
补充话题,是如何让生活更美好的?
1.一次篮球比赛让我爱上打篮球。
2.刻苦训练的我进入学校的篮球队。
3.与队友共同参与训练和比赛让我结交了不少好朋友。
为什么让你觉得生活更美好?
1.体验刺激的比赛
2.获得难得的机会
3.认识更多的朋友
4.根据在横线上补充的话题,借助表格,设计习作的主要情节。
(1)这个话题是如何让你的生活更美好的?和同桌说一说。
(2)指名发言:说清这个话题让生活变美好的过程。
5.结合自己补全的题目,思考:“生活更美好”会有哪些体现?
(1)结合某一事物,将抽象的感受具象表达。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方便、快捷
种花让生活更美好——成就感
音乐让生活更美好——放松、开心
(2)迁移运用,思考如何体现这种美好的感受。(画画让生活更美好——放松、欣赏;梦想让生活更美好——期待、憧憬、目标;勇敢让生活更美好——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6.结合实例,直观对比把原因写具体的好处。
(1)听音乐让我觉得特别轻松。音乐就像一个好友一样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了!
音乐就像一个知心朋友。当我觉得寂寞的时候,我会听一些欢快的歌曲,心头的烦恼就会慢慢消散开。当我伤心的时候,我会听一些节奏舒缓的钢琴曲,那优美的旋律仿佛是在安慰我的心灵。
(2)全班评议,感受“把原因写具体”的作用。(原因写得越具体,越能让读者感同身受,理解这种事物独特的作用,有助于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
学习任务四:融入感情,完成初稿
1.学生开始写初稿,教师巡视。
2.写完后,同桌互相交换习作,看看习作中是否表现出了“美好”,而这种“美好”是否感动其他人。
课堂小结:
同学们,生活处处皆美好,罗丹说过: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让我们处处留心,用心感受美好,把美好传递他人吧。
自主作业:
根据评价建议,修改自己的片段。
板书设计:
习作: 让生活更美好
确定题目
选择材料
完成初稿
课 题
语文园地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通过交流,懂得根据阅读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2.学习细节描写方法,写出人入迷时的情景。
3.体会顺序词在表达上的妙处。
4.积累古诗《春日》,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中蕴含的哲理。
学习
重难点
1.学习根据阅读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2.学习细节描写方法,写出人入迷时的情景。
学情分析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的阅读策略已经掌握了许多,需要做的就是单元回归。细节描写表现一个人入迷的样子是个难点,需要加强指导。
教学辅助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交流平台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学过的课文入手,来思考根据任务选材料的问题,便于学生学习,从已有的知识基础得出新的认识。)
1.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刚学过的课文《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的前面为我们布置了两个任务,一个是要我们设计故宫博物院参观路线图;一个是要我们详细介绍一处景点。你是怎样完成这两项任务的?
2. 学生自由说。
3. 教师小结:我们要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就没有必要把四份材料仔仔细细读一遍,而是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就可以了。如果我们要做的任务是介绍太和殿这一处景点,则需要仔细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四。
4. 同学们再想一下,我们在学习《竹节人》时,如果你的阅读任务是“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一任务,你在阅读时应仔细阅读哪些部分呢?
5.教师再次小结:我们要仔细阅读的是与制作和操作这种玩具相关的部分,对有关玩竹节人的有趣经历这一部分,就可以粗略地浏览一下。所以我们应该这样做,
出示:【课件2】读书时先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
(板书:阅读目的——阅读方法)
学习任务二:词句段运用
(一)看例子,仿写人物入迷的情景。
(设计意图:学生阅读三段文字后先自己感悟,看三段文字都描写了什么,然后教师点拨,让学生知道这三段文字都是描写人入迷时的情景的,更要知道要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出人物的入迷程度,使学生在今后写作时学习细节描写,积累人物入迷的相关句段。)
1. 请同学们分别阅读情景描写的三段文字,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感悟。
2. 指名同学对自己喜欢的段落谈谈认识,说说这段文字描写了什么情景,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分别点评,点拨指导。
(1)第一段文字描写的是一群同学围观竹节人搏斗的情景。这段先写了地点,然后从围观者人数之多、动作、声音、注意力等方面,写出了围观者围观时的情景,从侧面写出了竹节人搏斗的诱惑,或者说玩竹节人给大家带来的无穷的乐趣。
(2)第二段文字描写的是座位后面同学看前面同学玩竹节人的情景,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是细节描写,我们可以想象出玩竹节人是多么有乐趣的事情。
(3)第三段文字写的是罗丹忘我工作的情景。这段话中有对罗丹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还运用了想象和夸张。大量的细节描写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罗丹。
4. 教师总结:写人物入迷的情景,要写出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等,还可以用上夸张、想象。
(板书:入迷——表情、动作、语言……)
5.出示:【课件】试着写一写人物入迷时的情景。
【预设】
(1)弟弟看电视或者看书入迷了……
(2)两位老爷爷在大树下下棋入迷了……
(3)书法老师写字入迷了……
……
6. 学生交换阅读,互相提提建议。
(二)学习用序数词逐项说明理由的表达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评议,让学生明确:说明理由、表达观点时,理由要充分合理,条理清晰,不含糊其次,不语无伦次。)
1. 学生读“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部分一段话,注意加点的部分,想一想这样表达的好处。
2. 分组交流讨论:你从这段话中发现了什么?你认为用这种方式表达有什么好处?
3. 教师检查,指导:
(1)这段话讲的是人们认为的天体上的生命存在必须具备的几个条件。作者用“一是……二是……三是……四是……”(板书)的方式,把四个条件一一列举出来了。
(2)用这样的方式说明理由会使听众或读者觉得条理清晰,理由充分,说理性强,说服力大。(板书:说理)
4.请同学们从下面两个选题中自选一个,用自己刚刚学到的方式讲出自己的理由。
(出示课本的两个话题)
学习任务三:日积月累
(设计意图:按照学生自读古诗——理解诗意——欣赏诗句——练习背诵这样的步骤安排对古诗的学习,符合古诗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积累。)
1.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出示课件,介绍作者,理解难字。
(1)明作者:朱熹,南宋哲学家、教育家.
(2)解诗题:“春日”的意思是在春天里。
3.逐句学习,理解诗意
(课件)
(1)“胜日寻芳泗水滨”
胜日:好日子。 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泗水:河流名,在山东省中部。 滨:水边。
全句的意思:在风和日丽的一天,诗人到泗水流域去观赏风景。
(2)“无边光景一时新”
光景:风光景物。 一时:一个时辰,这里形容时间很短。
全句的意思:那里风光无限,刹那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等闲:随意。 识得:认识到。
东风面:春天的面貌。我国夏季多为东南风,故称春风为东风。
全句的意思:哪里都可以领略到春风的气息。
(4)“万紫千红总是春”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奇斗艳的景色。 总是:都是。
全句的意思:百花盛开,姹紫嫣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象。
4.诗中哪一句描写了作者看到的景色?(“万紫千红总是春。”)
你能想象出作者当时看到的景致吗?(在春风的吹拂下,百花盛开,万紫千红。)
5.作者是怎样描写春天的景色的?(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描绘春天的景色。虚实结合,寓哲理于感性形象之中,不仅把春天描绘得生机勃勃,而且蕴含了深刻的道理。)
6.(1)感情朗读,练习背诵(课件出示)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交流了课文中、课外阅读中、习作中涉及的场面描写。还学习了“反复”这通过这节课,我们回顾了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学习了更多的写作方法,还背诵了《春日》,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习作中,能大胆运用本节课所学——巧用描写、巧用修辞、巧用标点符号、巧用表达方式,这些方法技巧。同时,也能引用古诗《春日》,来给我们的文章增添色彩。
自主作业: 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择一项或两项完成。
1.小练笔:课间观察一位同学做事入迷的样子,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阅读目的——阅读方法
入迷:表情、动作、语言……
说理:一是……二是……三是……四是……
《春日》 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