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对比和衬托的区别(对比和衬托是一种手法吗)

频道:生活百科 日期: 浏览:1227

小说阅读考查要点:

近年来,新高考卷和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小说,且呈现出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选材多样,以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为主,以外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为辅,有整篇小说,也有长篇、中篇小说的节选。且 小说的考查离不开 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四个关键词,设题基本围绕关键词进行。

(1)人物形象:分析人物,要求概括人物形象或分析人物性格;

(2)情节结构:探究情节安排及结构特点;

(3)环境描写:分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特点及作用

(4)主题主旨:探究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要求从人物、主题、情节等方面探究小说体现的人生价值和时代意义等;

(5)语言特点:赏析语言特色,分析表现手法,要求分析人物、景物描写所使用的具体手法,文章的线索,小说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

主观题答题思路梳理

一 整体思路——增分意识

1.得分意识。 考生要有强烈的得分意识,每一个作答环节都必须臻善臻美,力求选择题满分,主观题得高分!

2.草稿意识 。语文的主观题作答一定要有草稿纸上书写作答的意识,必须要在草稿本上简单梳理,再誊写,这样卷面美,得分高。

3.术语意识。 每种题型设问不同,答题的模板存在着差异,但唯一不变的就是要用术语作答,体现出考生语文素养的积淀和专业性。

4.揣摩命题意图的意识。 必须要养成揣摩命题意图的意识,这个题考我哪一个知识点,命题者的导向是什么,他的答案拟制有什么内在的规律和特点,形成作答的硬核素养。

二 具备读文读题能力

读文能力

要有文体意识 学会整体阅读 读通前后逻辑 明晰基本手法

读题能力:

摆脱思维定式 读清题干构成 梳理逻辑层次 创建答题框架

三 熟记题型答题模板

【考点一:环境】

一、环境类题目常考题型:

赏析环境描写的手法、概括环境的特点

【答题模板:(1)手法 (2)特点 】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分析文中画线句子景物描写的手法。

【答题思路】:指出手法+简析运用+分析作用

二 、环境类题目常用术语

(一)、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2. 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故事气氛;

4. 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深化作品主题; 6. 暗示社会环境 。

(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分析小说的社会环境描写,要与中心联系起来,要和人物个性、命运联系起来,要与故事的背景和情感基调联系起来,要思路开阔,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

1、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 (在小说的开头,一般有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

2、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 ,烘托心情(往往用生动的社会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3、烘托人物的突出特点 (社会环境描写,能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

4、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社会环境描写本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和背景的。故而社会环境描写,往往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

5、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 (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是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6、深化小说的主题思想 (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社会环境的认真考察。)

(三)、描写手法知识点梳理:

①感官: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形,声,色)。绘形、绘声、绘色、视听结合、声色结合;②手法: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等)、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白描、细描点面结合、对比映衬、简笔勾勒、精笔细描③视角: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

三 环境题型答题样例:

例1【2019·新课标Ⅱ卷《小步舞 [法]莫泊桑】T9. 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变式考法】

参考答案 ①故事 切入自然 ,“我”不太喜欢喧闹,而老舞蹈师又天天来这里,两人相遇才有可能,以此切入故事,自然而不做作。②有利于 情节的集中与展开 ,苗圃既是表演的舞台,也是人生的舞台。③使 故事有余味 。苗圃铲平了,故事自然结束,但主人公怎样了,让人牵挂。

【解析】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从环境的渲染、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刻画、主题的暗示等角度考虑。题干要求分析“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指向性特别明显,重点分析环境与情节的作用即可。

例2【2022·浙江卷《逛》】T13. 赏析小说画线的两处描写及两者对比所构成的艺术效果。 【变式考法】

画线① 观音镇是真的好,那么宽的路,那么多的人,那么多好吃好喝好穿的。

画线② 这里,就他一个采油工,一个单站,好大一座山,一口油井,一节列车式铁皮房,住着敦厚一个看井人,四野茫茫,遥无人迹,比他们的泔河村还荒凉。

参考答案 ①第一处描写,连用三个“那么”,渲染小镇的热闹,从而写出敦厚妈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②第二处描写,连用六个“一”,写尽敦厚守卫的油井之荒凉,从而塑造出他甘守荒凉、一心奉献的品格。③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既解释了敦厚在众人眼中“不孝”的原因,也彰显了他为国守油忠于职守、甘于奉献的品格。

【解析】题目灵活,注意审题。分析环境描写:一是赏析环境描写的手法,二是在对比中分析艺术效果。两处的艺术效果从对比中看出人物的心理世界和精神品质,以此深化小说主题。

【考点二:情节】

一、情节类题目常考题型:

常见题型:概括梳理情节、分析情节作用、分析线索作用,分析情节特点、探究情节合理性;

新式题型:探究情节合理性,分析情节如何起波澜,情节如何紧凑,分析线索作用如何体现。

1.小说第一段开头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①内容上:概括该段大意;②情节上:为下文……人物的出场,或……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埋伏笔);③人物上:塑造了人物……形象特点;④主题上:与下文……相照应,揭示了小说的主题;⑤读者上: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例略)

2. 小说中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①内容上:概括该段大意;②人物上:塑造了人物……形象特点;③主题上:揭示了小说……主题;④情节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情节,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推动了情节发展。(例略)

3.小说结尾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小说的结尾是高频题)

①内容上:概括该段大意。②情节上:总结全文,与开头……相呼应,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③人物上:丰富了人物……形象。④主题上:深化了小说……主题。⑤读者上:指出类型,并点明好处。

【解析】小说结尾是高频考点。常见结尾知识点补充:①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给读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②以景结情式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③留白式结尾:给读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④悲剧结尾: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深化主题,令读者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⑤喜剧式结尾: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凸显出的美好人性,反映出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二 、情节类题目常用术语

情节的作用:

n 开头作用:

(1)一般开头:

²开门见山,点明题旨;

²引出下文,为后面情节做铺垫,埋伏笔;

²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环境。

²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2)倒叙式: 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制造悬念,引人注意(吸引读者兴趣)

(3)设疑法(悬念法、欲扬先抑) :设置悬念,引出下文;引发思考,激起阅读兴趣;揭示小说的主题

(4)写景法: 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形象,奠定情感基调。

n 结尾作用:

基本作用:

①总括全文,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照应标题;②表现人物;③(揭示、突出、升华、深化、暗示)主旨;卒章显志。

特殊作用

(1)出人意料的结局。欧.亨利” 式结局(突转)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戏剧化效果,增添曲折性,可读性。

从结构安排上看 ,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从表现手法上看 ,与前文的伏笔(铺垫)或者标题相照应,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

从主题上看 ,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更好地深化主题。②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③ 这种结局令人感动(震撼)。

(3)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 。小说更含蓄蕴藉,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4)写景结尾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形象;暗示主旨。

n 补叙作用:

情节结构上 :对(上文)……情节进行照应、解释、补充,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

人物形象上 :……③ 主旨上:…

艺术效果上: 增添文章的曲折性,行文跌宕起伏,出人意料。

(三)情节的叙述

1.叙述角度

全知视角: 不受时间空间和人物的限制,方便读者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如莫泊桑的《项链》。

有限视角: 完全依赖于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里的世界,靠叙述者带领读者走进情节的各个环节,让读者参与其中去推理、判断与评价。一般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更真实自然亲切。

一篇小说可以通篇都用全知视角或有限视角,也可能有视角的转换。如鲁迅的《祝福》。

2. 叙述人称

第一人称, 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真实生动之感。(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

第二人称, 能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拉近作者和读者的距离,便于感情交流或突出……的情感。

第三人称, 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不受叙述人所闻和感觉的限制,更灵活、自由、广泛地表现生活。因而也称为“万能人称”。

三 情节类题型答题样例:

例2014年高考《古渡头》 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①艺术结构上 ,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最后以歌声结尾,余韵悠长,耐人寻味; ②情感表现上 ,以渡夫的无表情代替哭泣,以任情高歌代替诉苦,强化了表现苦难的力度; ③人物形象上 ,既表现渡夫的洒脱豪放,也反衬他的现实痛苦之深,使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 ④思想内容上 ,从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到表现渡夫追求自由生活的信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以上是基本套路题,高考题不会出得如此简单,会有些反套路倾向。如:小说的某一情节能不能删掉?为什么?答题方向:情节内容,人物形象,主题,读者思维。

例: 小说的最后一段能否删掉,为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不能删掉,因为:①人物上:最后一段丰富了A的形象特点,侧面烘托出A的品格,加深了人们对A的认识;②情节上:最后一段与开头……相照应,形成首尾呼应,拓展了小说的空间,使小说的情节更为完整、严谨;③主题上:卒章显志,深化了小说……的主题。④读者上: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小说叙事如何做到紧凑,值得关注。

例【2020·浙江卷《雪》】T12.作者用了哪些手法使小说结构紧凑?

【参考答案】①情节前后照应。小说开头以悬念的方式提到女主人公觉得和对方似曾相识,结尾进行呼应。②利用书信来加快小说的叙述节奏。通过书信,将男女主人公的心灵迅速拉近。③利用景物进行前后勾连。雪、钢琴、蜡烛等景物反复出现并前后勾连、照应。④场景相对集中。通过压缩空间的方式,将场景集中到波塔波夫老人的花园、小屋。

例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三)】《凶犯》

9.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以结构紧凑著称,本文使用了哪些方式来使结构紧凑?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参考答案】(1)设置了相对集中的场景,本篇小说选取庭审的一段来进行横断面的描写,将情节、人物都尽可能压缩集中,使作品结构紧凑精巧;(2)利用对话的叙述形式,交代了丹尼斯受审的前因后果以及经过,同时对话中也涉及到了一些社会背景,减少了冗长的背景叙述和说明;(3)安排了推动情节的重要线索,“螺丝帽”作为串联起小说情节的关键元素,是行文的线索,更是矛盾的焦点,前呼后应,使文章结构紧凑。

【考点三:人物】

一、 人物类题目常考题型:

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人物形象的作用,线索(次要)人物的作用 物象的作用等

二、 人物类题目常用术语:

(一)人物形象

1、主人公及其作用:小说都是通过对主人公形象的塑造,揭示主旨。

人物形象包括外在形象(身份、地位、职业、经历、教养、技能、行为习惯)和内在形象(性格、品质、精神)。答题先审题,是概括形象,还是概括人物的精神、品质。

形象分析要抓住两点:一是全面,从头到尾找,不能遗漏;二是准确,要找到准确表达概括人物形象的词语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①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②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③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作品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都是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④从环境描写中分析人物形象:⑤从作者评价中分析人物形象;

答题模板:(1)概括①+分析 (2)概括②+分析(3)概括③+分析 (4)概括④+分析

2、次要人物作用:①对主人公起对比、衬托、衬托作用,使主要人物形象更加鲜明。②推动情节发展或者造成情节陡转。

3、线索人物作用:线索人物是特殊的次要人物,①在“人物形象”方面会对主人公起对比、衬托、衬托突出作用;②在“情节”方面起线索作用,以他的所见、所闻串起小说内容,使小说更具真实感;③在“主旨”方面经常是借助线索人物的感触,揭示主旨。

4、物象的作用:①线索。②推动情节发展。③象征,揭示主旨。

二、常用的思考角度

1.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

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通过小说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

3.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对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来看,还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伏笔,制造悬念等。

4.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人物的成长变化、人物形象(性格)的形成与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塑造什么样的典型性格。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可以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

5.从人物间的关系、作者的议论(评价)、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人物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作者的评论或其他人物的评价,更是人物性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分析人物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三、人物类题目答题样例:

【2022·全国甲卷】 T8老胡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意志坚强:为了继续战斗,能够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②处事果断:一旦决定 “手术”,坚决实施;③善于做思想工作:为了说服战友,或说理,或命令,或请求,切实有效。

例【2022·浙江卷】 T11.敦厚具有怎样的品格?

【参考答案】①敦厚忠孝。既孝顺母亲,又以死报国。②忍辱负重。为了不让母亲伤心,甘愿忍受误解。③积极上进。主动请缨去守卫最艰苦的岗位。④恪尽职守。为了国家利益而牺牲。

例【2019·新课标Ⅱ 《书匠(节选)》 T9,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坚持行业规矩。不忘 “不遇良工,宁存故物” 的古训,为此甚至跟权威叫板。②恪守职业操守。敬畏与热爱自己的职业,为了一本书,即使再次失去工作,也认为值得。③修书精益求精。为染蓝绢不断试验,最终完成修复任务。

(二)小说是怎样塑造小王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1)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外貌、神态)、细节 (2)侧面描写:对比、烘托、衬托、欲扬先抑。

【2022·浙江卷】 作品塑造敦厚的形象主要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参考答案】①抑扬。先写敦厚孝顺母亲,再写敦厚在众人眼中对母亲“不孝”,最后揭示他既孝顺母亲又报效国家的真孝和大孝。②烘托。用众人对敦厚的批评和压力,烘托敦厚的忍辱负重。

(三)分析小说中人物心理的变化过程,或心理描写的方法。(重点)

心理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动作细节描写,神态描写,内心独白,他人侧面,环境烘托。

考生要综合全篇梳理故事情节,然后概括分析。基本方法是从故事情节

【考点四:语言】

一、小说的语言赏析五个方面入手

1.联系背景,深入探索玩味人物形象折射出来的哲理或社会意义;

2.联系人物形象,深刻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感情倾向;

3.品味小说中富有深层含意的语言,努力发掘其隐含意义。

4.品味小说的艺术技巧,品味作者的匠心所在。

二、语言特色思考角度

1.描述语言:生动形象,准确简练,穷形尽相。关注描写的对象。

2.分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3.人物语言:个性化,彰显人物性格,让读者如见其人、如听其言。着眼于人物形象

4.叙述语言:简洁传神。立足于全篇。

5.语言风格:幽默诙谐、辛辣讽刺、平实自然、典雅庄重、含蓄凝练(诗意化)、简练明快、生活化(民俗化、口语化)等。

三、语言特色赏析答题的四个角度

1.词性角度分析:找到句子中动词,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点;找到形容词,颜色词,生动形象,写出……景物特点,渲染氛围;找到叠词,富有音律美。

2.句式角度赏析:运用长短句相结合,或者整散结合句式,句子参差不齐,错落有致,具有音律美。

3.修辞,手法角度赏析:比喻,拟人,夸张,反复,设问,反问,人物描写相关手法,欲扬先抑,由物及人,倒叙,插叙,第三人称,等等。

4.语言风格赏析:口语化,方言,平实质朴,清新恬淡,自然流畅,典雅,诙谐幽默,富有韵味。

四、语言类题目答题样例:

例【2021·浙江卷《麦子》】T12小说用多种风格的人物语言塑造了主人公多方面的品格,试作分析。

【参考答案】①质朴的语言,塑造主人公长期守土的坚毅品格,如作品第一自然段中的人物语言。②诗化的语言,塑造主人公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乐观品格,如“我们种的是太阳”。③含蓄的语言,塑造主人公大美不言的奉献品格,如 “我们是簸箕命”。

【典型例题】文章的语言描写有什么特点?请根据文章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多采用对话形式,更能表现人物之间的心理活动以及形象。②语言诙谐,幽默,富有生活气息③采用了少量诗意的语言,丰富了作品的文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