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应急预案管理制度(做一套应急预案要多少钱)

频道:百科知识 日期: 浏览:1224

风险管理制度


1、为规范XX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风险管理,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保证公司安全、稳健运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根据《公司法》、《会计法》、《企业章程》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有关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旨在公司为实现以下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2.1 将风险控制在与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

2.2 实现公司内外部信息沟通的真实、可靠;

2.3 确保法律法规的遵循;

2.4 提高公司经营的效益及效率;

2.5 确保公司建立针对各项重大风险发生后的危机处理计划,使其不因灾害性风险或人为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

3、本制度所称风险管理,是指公司围绕战略及经营目标,通过在管理的各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4、公司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事项可能对公司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

5、按照公司目标的不同对风险进行分类,公司风险分为:战略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5.1战略风险:没有制定或制定的战略决策不正确,影响战略目标实现的负面因素。

5.2 法律风险:没有全面、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影响合规性目标实现的因素。

5.3 财务风险:包括财务报告失真风险、资产安全受到威胁风险和舞弊风险。

5.3.1 财务报告失真风险:没有完全按照相关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规定组织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导致财务会计报告不完整、不准确、不及时。

5.3.2 资产安全受到威胁风险:没有建立或实施相关资产管理制度,导致公司的资产如设备、存货和其他资产的使用价值和变现能力的降低或消失。

5.3.3 舞弊风险:以故意的行为获得不公平或非正当的收益。

5.4 经营风险:经营决策的不当,妨碍或影响经营目标实现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5.4.1 科研、生产环节:包括拟定设计开发计划、计算开发、承制成本、计算销货成本、质量控制等。

5.4.2 采购及付款环节:包括采购申请、处理采购单、验收货物、填写验收报告或处理退货、记录应付账款、核准付款等。

5.4.3 销货及收款环节:包括订单处理、信用管理、开出销货发票、确认收入及应收账款等。

5.4.4 固定资产管理环节:包括固定资产的自建、购臵、处臵、维护、保管与记录等。

5.4.5 货币资金管理环节:包括货币资金的入账、划出、记录、报告、出纳和财务人员的授权等。

5.4.6 担保与融资环节:包括借款、担保、租赁等的授权、执行与记录等。

5.4.8 投资环节:包括投资有价证券、经营性资产及其他长、短期投资、委托理财的决策、执行、保管与记录等。

5.4.9 人事管理环节:包括雇用、签订聘用合同、培训、辞退、计算薪金、计算个人所得税及各项代扣款、薪资记录、薪资支付、考勤及考核等。

6. 按照风险的影响程度,风险分为低、中、高风险。

7.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部门。

1、公司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由总经理和各部门经理组成,总经理为主任。

2、公司各部门为风险管理第一道防线;风险管理委员会为风险管理第二道防线;

3、公司各部门在风险控制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

3.1 公司各部门按照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制定的风险评估的总体方案,根据业务分工,识别、分析相关业务流程的风险,确定风险反应方案;

3.2 根据识别的风险和确定的风险反应方案,根据风险管理的要求,设计并记录相关控制;

3.3 组织控制制度的实施,监督控制制度的实施情况,发现、收集、分析控制缺陷,提出控制缺陷改进意见并予以实施;

3.4 配合综合部控制失效造成重大损失或不良影响的事件进行调查、处理。

4、公司各部门负责人为风险控制的第一责任人,履行风险控制职能,执行具体的风险管理制度。建立部门内权责明确、相互制衡的岗位职责和部门内全面、合理的风险控制制度,并针对业务主要风险环节制定业务操作流程。


1、公司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是:通过风险确认与识别过程,预先发现风险征兆,提前采取必要的预控措施,以达到规避风险,减少损失的目标;对于已发生的风险,首先通过已有的控制措施予以控制,进而采取补偿措施进行控制,把风险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

2、公司风险管理基本流程主要包括:

2.1 风险评估;

2.2 风险管控措施的选取;

2.3 残余风险的确认;

2.4 应急处理方案的建立。

1. 风险评估是指根据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公司所面临的风险进行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对策。

2. 公司风险评估主要经过确立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接受程度、目标制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对策等六个基本程序来进行。

3. 确立公司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接受程度是公司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

3.1 公司风险管理理念是公司如何认知整个经营过程(从战略制定和实施到公司日常活动)中的风险为特征的公司共有的信念和态度。公司实行稳健的风险管理理念。

3.2 风险接受程度是指公司在追求目标实现过程中愿意接受的风险程度。公司可将风险程度分为三档:“高风险”、“中风险”或“低风险”。 高风险是指影响金额达到公司资产总额 30%以上或公司主营业务收入 30%以上;中风险是指影响金额达到公司资产总额 10%以上不足 30%或公司主营业务收入 10%以上不足 30%;低风险是指影响金额达到公司资产总额 10%以下或公司主营业务收入 10%以下。 公司从定性角度考虑风险接受程度,整体上讲,公司把风险接受程度确定为“低”类,即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采取谨慎的风险管理态度,可以接受较低程度的风险发生。公司的风险接受程度选择也与公司的风险管理理念保持一致。

4. 目标制定是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对策的前提。公司必须首先制定目标,在此之后,才能识别和评估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并且采取必要的行动对这些风险实施控制。公司目标包括战略目标、经营目标、合规性目标和财务报告目标四个方面。目标确定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行业发展规划,符合公司战略发展计划。

5. 风险识别就是识别可能阻碍实现公司目标、阻碍公司创造价值或侵蚀现有价值的因素。公司可以采取问卷调查、小组讨论、专家咨询、情景分析、政策分析、行业标杆比较、访谈法等识别风险。公司应当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以便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

5.1 公司识别内部风险,应当关注下列因素:

5.1.1 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

5.1.2 组织机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因素。

5.1.3 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自主创新因素。

5.1.4 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

5.1.5 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安全环保因素。

5.1.6 其他有关内部风险因素。

5.2 公司识别外部风险,应当关注下列因素:

5.2.1 经济形势、产业政策、市场竞争、资源供给等经济因素。

5.2.2 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

5.2.3 安全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顾客行为等社会因素。

5.2.4 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等科学技术因素。

5.2.5 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

5.2.6 其他有关外部风险因素。

6. 风险分析主要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对公司目标的影响程度两个角度,对识别的目标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风险分析打分的方法。

6.1 风险可能性与对目标影响程度的赋值:

风险可能性

赋值

影响程度

赋值

3

3

2

2

1

1

6.2 风险等级的计算与划分

风险的等级=可能性×影响程度

风险等级

分值

7~9

4~6

1~3

7. 风险对策。公司应该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结合风险发生的原因以及承受度,权衡风险与收益,选择风险应对方案:规避风险、接受风险、减少风险或分担风险。

7.1 规避风险:指公司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和减轻损失的对策。

7.2 减少风险:指公司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准备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对策。

7.3 分担风险:指公司准备借助他人力量,采取业务分包等方式和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对策。

7.4 接受风险:指公司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不采取控制措施的策略,或指采取控制措施后,风险等级仍然是高/中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公司决定不再采取其他控制措施的策略。

8. 公司在确定具体的风险应对方案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8.1 风险应对方案对风险可能性和风险程度的影响,风险应对方案是否与公司的风险容忍度一致;

8.2 对方案的成本与收益比较;

8.3 对方案中可能的机遇与相关的风险进行比较;

8.4 充分考虑多种风险应对方案的组合;

8.5 合理分析、准确掌握董事、公司管理层及关键岗位员工的风险偏好,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避免因个人风险偏好给企业经营带来重大损失;

8.6 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和业务拓展情况,持续收集与风险变化相关的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


1. 公司建立灵敏高效的风险处理和应急管理机制,以降低风险损失。对新出现的、缺乏风险应急预案的高风险,风险管理委员会应立即与公司相关部门协调,组织人员研究制定风险应对方案,并报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审批后实施。

2. 当风险已经发生,风险部门负责人必须立即向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报告。

3. 风险管理委员会收到风险报告后,及时对风险进行初步的评判,确定是属于一般性内部风险,还是对企业声誉、经营活动和内部管理造成强大压力和负面影响的企业危机。对一般性风险,责成部门负责人或有关人员负责组织处理;对企业危机,必须按照风险危机程序处理。

4. 企业危机处理程序

4.1 成立危机处理机构:危机发生后,公司应在第一时间成立危机处理小组,该小组由公司总经理担任组长。小组成员至少包括:发生危机部门的负责人、风险管理委员会有关人员、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其他相关人员。

4.2 制订危机处理计划:危机处理小组根据现有的资料和情报,以及企业拥有或可支配的资源来制订危机处理计划。计划必须体现出危机处理目标、程序、组织、人员及分工、后勤保障、行动时间表以及各个阶段要实现的目标,同时还包括社会资源的调动和支配、费用控制和实施责任人及其目标。计划制订完成并获通过后,立即开始进行物质资源调配和准备,展开全面的危机处理行动。

4.3 危机处理

4.3.1 对于尚未造成社会影响的事件,在对危机事件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和核实的基础上,根据法律和公理,果断做出处理决定,以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4.3.2 对于已造成社会影响的事件,应保持与社会各方的良好沟通,及时披露事实真相,以有助于对事件做出客观公正的报道和评价。

4.3.3 在处理过程中,应处理好与危机事件对方当事人的关系,及时安抚,避免出现纠纷。

4.3.4 在事件处理的全过程,危机处理小组均应与当地政府、监管机构保持紧密联系,及时通报事件进展。

4.4 教训总结与责任认定:危机事件处理完成后,危机处理小组应及时向公司提交总结报告,如实反映事件的起因、发生过程、处理方法和结果、责任认定、反映的问题等,并提出整改建议或意见,以避免新的风险和危机发生。

4.5 对因决策失误、管理失职、行为失当等原因致使公司出现风险或危机,并造成有形或无形损失的责任人及部门负责人,公司将追究其直接责任或领导责任。

1. 公司建立贯穿于整个风险管理基本流程,连接各上下级和各部门的风险管理信息沟通渠道,确保信息沟通的及时、准确、完整,为风险管理监督与改进奠定基础。

2. 风险管理委员会每年对各有关部门能否按照有关规定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及其工作效果进行监督评价。

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