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讲座心得体会(法治征文比赛获奖范文)
2020年9月,法学教授罗翔,因为一则书评引发了许多网友的肆意解读和攻击谩骂。
网上的人群嘈杂喧闹,他没有过多解释。
当天下午,他以“退网”平息一切,退回简单的生活,逃到书中的世界。
随后,他将自己的思想和心声集结成册,出版了这本《法治的细节》。
在这本披着法律外衣的随笔集里,你可以走进罗翔的专业,看到他对热点案例的法理解读,也可以走入罗翔的书单,感受他对各种名著的哲理思考。
在阅读之中,还能听听他袒露这两年心境的变化,以及对人生产生的新感悟。
有读者说,读这本书“就好像跟信任的长辈聊了个天”。
在书里,他没有读书人的架子,也没有老师的说教,只闪耀着朴素的正义和温暖的烟火气,然后真诚地告诉你——
读书能够让你总是清醒,总是理性,总是谦和。
翻开这本《法治的细节》,你就会发现:
人这一生读的书,都会变成你的格局和气度。
1
读书以明志
“经常有人问我,过去一年取得了哪些成就?我知道他们想听到的答案——成为一名网红。”
这是《法治的细节》开篇序言里,罗翔写下的第一句话。
然而,他却挥动着笔,道出他的真实想法——“我理想中的成就,是做一个好老师,教好法律,传播法治理念,让每个人意识到内心幽暗的成分需要被封锁。”
在书中,我们可以从罗翔的成长经历里,看到书对他人生之路的影响。
小时候的罗翔,因为爸妈常年不在身边,到了青春期就变得异常叛逆。
爸妈无奈,只能将他送到外公家接受教育。
外公是名老师,家里有特别多的书,不少是关于法律的入门书籍。
在这里,他每日沉浸在书海中,渐渐地,心中有了对法律世界的向往。
沿着这个目标,他沉下心来,勤奋苦读,从县城一路考到北京,读到北大法律博士。
毕业后,他成为了政法大学的法学教师。
读过的书,令他在课堂上既可以旁征博引侃侃而谈,又可以幽默风趣洞察世事。
他在学生中备受欢迎,也成了新一代知识网红。
读书,照亮了他立志要走的路,也让这条路越走越宽。
政治哲学书中对“理想国”的描绘,总让罗翔心怀信仰:“今后的每一天,我希望法治的光芒能够照亮每个人的内心与前行的道路。”
文学作品中对黑暗现实的揭露,也让他总能找到事业的意义和前行的目的,一如他给每一位学生的寄语:“做法治之光。”
每个人都可以在阅读之中,看见未来的自己。
有时候你读了什么书,就意味着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司马迁十岁就开始研读《尚书》、《春秋》,博览典籍数十年,立志此生要写一部史书。
在他专心著述之时,却飞来横祸,因为维护大将李陵,他惹怒汉武帝,被贬入狱,遭受腐刑。
狱中,司马迁悲愤难当,一度绝望自杀。
但那些他读过的书,看过的故事,在脑海中频频闪现。
文王拘于囚室而推演《周易》,仲尼困厄之时著作《春秋》,屈原放逐才赋有《离骚》,左丘失明乃有《国语》,孙膑遭膑脚之刑后修兵法……
这些书里他曾尊崇和敬仰的人,似乎都在告诉他接下来的路要怎么走。
于是,他在万般折磨中活了下来,想起了年少时看书立下的梦想——修《史记》,传万世。
阅读能让人看见世界、看见他人,也能驱散迷茫,唤醒你内心的小宇宙。
当你陷入生活的泥潭,书籍会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托住你摇摇欲坠的志向,带给你生机与希望。
你读过的一本本书,都是铺成你向上的一层层台阶,它会指引着你,通往理想的最高处。
2
读书以思辨
罗翔曾在书里说,你我都生活在偏见之中,出身的偏见、种族的偏见、地域的偏见、性别的偏见……人的一生就是走出偏见。
每个人都会遭遇偏见,那我们应该如何破除?
富斯德说:“我们可以由读书搜集知识,然后利用思考把糠和麦子分开。”
培根回答:“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他们的答案指向一处—— 读书,然后思辨。
在《法治的细节》里,罗翔用了将近三分之二的篇幅告诉读者,他是如何通过读书学会思辨的。
比如罗翔曾经主张死刑废止论,认同《犯罪与刑罚》中对死刑的探讨,认为死刑是没有效果的,所以可以废除。
但当他看了很多相关书籍,尤其是读到一些作品中死者亲人对“恶意杀人不偿命”的控诉,字字血泪般地抗议,让他意识到,废除死刑这种看似博爱的人道主义刑罚观,无疑是对被害人的家属造成了再一次伤害。
他质问自己:“我们有什么权利要求他们宽恕别人?我们又有什么代替被害人来宽恕别人?”
再比如,在研究性犯罪时,罗翔谈到,他曾支持对女方的实际侵犯作为犯罪量刑的标准。
后来读到了一些女性研究学者的观点,他才发现自己其实是站在男性行为的立场上看问题,而忽略了女方的弱势。
重新思考性犯罪标准,他察觉,我们总是习惯性地以男性的视角审视女性的行为。
哪怕不是行为上剧烈反抗,当女性说了“不”,你的行为就过界了,你就应该停止。
这样的思考,让他在书中呼吁,虽然男女有别,但是合理的区别对待,也是法律正义的一种表达。
不读书不足以共情,不共情不足以思辨。
每一次阅读,都是让你从不同层面理解这个多元并立的世界。
阅读经典就是在不断地超越固有的偏见与狭隘,成为帕斯卡尔说的那根有思想的苇草。
哲学家罗素在剑桥大学当研究员时,正值一战爆发。
同龄人纷纷当兵入伍,唯有他每天依旧读书不断,潜心研究数学、哲学。
他写了很多反战的册子、传单,还公开发表和平演说。
这让他在狂热参战的大潮中显得如此格格不入,甚至一度被送进监狱。
但他依旧坚持身体力行,为和平奔走。
1959年,罗素在接受BBC采访时说:“有关智慧,我想说,不管你在研究什么,只问你自己,事实是什么。永远不要让自己被自己更愿意相信的东西所影响。”
罗翔也说过: “读书的真正目的是追求智慧,而非单纯的知识。获取智慧,恰恰是通过读书做减法,把书读出思想,读进内心,然后排除一切干扰,坚定最初的理念。”
爱读书的人有着自己清醒的认知,不会被舆论跟偏见裹挟,拥有理性的思考和权衡。
无论外界多么喧嚣,他们也有自己的一套处世逻辑。
不会轻易妥协从众,也不会轻易被外界所改变。
读书就是为了不断超越愚昧的自己,不断超越被桎梏的环境,让人越活越清醒,越活越有智慧。
3
读书以自省
罗翔在书中,谈到读书的四层境界。
第一层,在书中逃避世界。
罗翔最喜欢《纳尼亚传奇》的作者路易斯,从小沉迷阅读,不愿走出书中世界。直到母亲的骤然病逝,他才幡然醒悟,原来书不能成为真正的庇护,只是一个乌托邦。
在读书中逃避现实可能一时有用,但真正的困境并不会因为此而消失。
第二层,在书中营造世界。
在书中搭建完美世界,这和逃避现实本质上并无区别。
想象毕竟只是想象,如果我们只是执着于书中的一切,却没有真正受到启示或反思,那么这种阅读无异于自欺欺人。
第三层,在书中理解世界。
这一境界,终于把读书上升到现实层面。
在书中看见了不同的风景,习得了足够多的经验仍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在书籍中更宽容地理解并接受这个多元并立的世界。
因为理解世界,才能更好地读懂自己。
第四层,在书中超越世界。
生活总会有不如意的时候,但读书的意义就在于,它会赋予我们对抗低谷的力量。
这一层境界是在思考,当我看过书,又接受了现实后,我们应该怎么办。
罗翔的回答是:“做你该做的事,并且接受它的事与愿违。”
读书的境界,一如人生的境界。
每一层境界向上,都是我们纵深自省、自我探索的过程。
罗翔年轻的时候,特别喜欢约翰·穆勒的《论自由》,嘴上常常挂着一句口头禅“Who cares ?”(“爱谁谁,无所谓”)。
当时,每次看完书,他都会组个局,约上朋友们聊聊理想、聊聊时事,聊到深处便自我感动得泪流满面。
这样的日子,让他沉迷许久。
直到有一天,他在路过天桥时,看到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太太。
老太太从北京西站,一路步行到这里,不知道走了多久,只为找一家法律援助中心,想救助自己被错抓、精神失常的儿子。
她到处问人,可大家都爱答不理。
罗翔上前,帮她查到了法律援助中心的地址,老人扑通向他跪下道谢。
罗翔心里很不好受,眼泪一下子就要出来了。
这一跪,让他之前引以为傲的,靠自己读书构筑的虚幻世界崩塌了。
之前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样子,也显得是如此矫情。
“除了逞口舌之快,没什么意义。中国的法治还任重道远。”
此后,他离开了热闹的饭局,除了工作,便是读读书,写写文章,静心思考。
哪怕成名之后,他在每一次解读热点事件时,也会对自己的行为深深地反省:“我对热点案件的解读,是不是在消耗热点、追名逐利?”
我们读书,不是为了显摆自己的学识,也不是为了逃避糟糕的现实。
而是从书本中汲取力量,去理解这参差不齐的生活,从而改变甚至超越生活。
正如《法治的细节里》写道:
你越阅读,越是站在知识的巅峰,你望尽天涯路,你会发现自己是如此的渺小,你只是看到了知识的惊鸿一瞥,这样才可以遏制你内心的知识优越感,才让你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避免狂妄自大,抵制住外界的浮华和虚荣。
读书,就是让自己心灵照镜子的过程。
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直接给予你财富和好运,但每一次在书中的自省与精进,都会让你更加理性与谦虚。
理性让你永远坚信所信,谦虚让你永远躬身前行。
当你读的书越多,见过的世面越广,那些人生中的风云变幻、利益得失、关系纠葛,都不会把你摧毁。
你会从心底生出无限的力量与生机,哪怕长夜漫漫,也会有一束光,能支撑你走到黎明。
▽
有网友看过这本书后,评价道:
与其说通过《法治的细节》感悟法治,不如说在细节中看到了读书对一个人的影响、丰富甚至塑造。
那些读过的书,都变成生命中最充实的补给,赋予我们对抗庸碌琐碎、抵御世事无常的心态和能力。
如果你再问我那个问题,人这一生,为何要读很多的书?
我想借用达尼埃尔·佩纳克《宛如一部小说》里的一段话作答:
人建造房屋是因为他们活着,
但人写书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会死。
人群居抱团是因为他们是聚生动物,
但人读书,是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是孤独的个体。
阅读对人来说,代替不了其他东西,
但任何东西也代替不了阅读。
它无法为人的命运提供明确的解释,
但能为他在他和生活之间织起一张密网。
读书,也许不能一时改变你的现状,解决你的困顿。
但透过读书织起的这网,你却能看到无数个答案。
冲破这张网,哪怕在那些最坏的日子里,你也会发现最有趣的生活,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点个 赞吧 ,愿你在阅读中构建心灵的庇护所,理解世界,超越生活。
作者:洞见·北方有佳
对这本书感兴趣的朋友,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