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浙江大学控制学院(浙江大学研招网)

频道:科普故事 日期: 浏览:1220

      

“浙”里热评

ZJUSOM

不知你是否察觉,近几年来,“ESG(Environmental,Social,Governance)”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广泛热议的话题。


尤其是在今年6月,国内“中国ESG上市公司先锋100榜单”发布,国际上“全球首套ESG披露准则”发布——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正式发布首批国际可持续信息披露准则。


无论你是否接受, 一股覆盖各行业的“ESG热潮”正席卷而来。 在这股热潮下,很多投资人将ESG作为评估一家企业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重要标准。


图片来源:©千库网


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意识到ESG建设的重要性,纷纷“入局”ESG。但当他们真正开始做ESG,却发现不知该从何下手。

为助推中国企业以ESG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采访了在绿色创新与碳中和战略等领域研究多年的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金珺。

她结合长期以来对ESG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跟踪调研,为企业制定并落实ESG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议。


在她看来, ESG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企业没有必要将其视作负担。


金 珺 ✦

本期热评学者




学者简介:金珺,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Globelics全球创新网络科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碳中和创新与战略,创新能力,创新全球化。


入局”ESG前,

先全面了解何为“ESG”


随着“ESG”近几年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且备受投资人重视,一些企业管理者认为,这可能是一个新的“风口”,抓紧“入局”ESG,就能站在风口上“飞”起来。


但金珺认为,“入局”ESG不可盲目跟风,企业在决定“要不要做ESG”以及“如何做ESG”之前,首先要对“何为ESG”有个全方位的认知,因为ESG的建设过程并不简单。


01

ESG讲究协同与联动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如今不少企业所做的ESG,其实只是强调了具有显示度的一个环节,如其中的E(环境),或者S(社会),又或者是G(治理),忽略了E、S、G之间的相互协同与联动。他们在制定ESG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往往容易犯割裂看待ESG的错误。”


金珺介绍,尽管ESG看似新风口,但ESG并非“新生事物”。早在2004年,ESG 概念就已在联合国全球契约计划中被明确提出。作为一系列衡量企业“环境、社会、治理”绩效而非财务绩效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ESG促使企业通过在这三方面的协同与联动,实现可持续发展。


图片来源:©千库网


那么为何说做ESG讲究协同与联动? 因为三者之间相互关联,缺一不可。


比如当企业做好了环保、减少了碳排放,即ESG中的E(环境),其实也是做出了社会贡献,即ESG中的S(社会),而要让这些做法持续进行,离不开企业的组织管理,也就是ESG的G(治理)。


反之,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做好ESG中的S(社会),不可能缺失E(环境)。为了更好地履行E和S,企业通常会创建新的部门或管理职能,企业的G也就发生了变化。


由此可见,只有形成三者之间相互协同的良性循环,才能真正推动企业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02

关于ESG的几个认知误区


当下每个评级组织的侧重点不同,ESG的评级标准也会有所不同。但对比国际上主流的ESG评级标准来看,当前不少企业对ESG的认知存在几大误区。


       误区一:

E等同于环保


有企业认为,ESG中的E(环境),指的是绿色低碳、节能减排,只要做好对外部自然环境的保护,减少对外部环境的污染,就做好了E(环境)。


但金珺表示,这里的“环境”不只是指外部环境, 还包括企业内部工作环境。


“就目前ESG国际评级标准来看,除了外部环境,企业内部工作环境同样受到关注,若企业存在工作环境恶劣、室内污染、噪音等问题影响员工身体健康,都会被判定E这块做得不好。”


图片来源: © 千库网


       误区二:

S等同于做公益


不少企业将ESG中的S(社会),等同于做公益和慈善、捐助与帮扶落后地区等。


“这显然是对S(社会)的片面理解”。金珺表示,ESG在很多方面与CSR(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相关联,但ESG中的S(社会)并不仅仅指践行社会责任, 它也包括了为社会创造价值。


企业需要为促进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并为社会文化文明风气作出贡献,如性别平等。


       误区三:

G等同于企业内部管理


ESG中的G(治理),通常会被认为等同于企业内部管理。但金珺认为,在全球化的今天,相比企业内部管理, G(治理)所涉及的范围更大。


除企业内部管理之外, G(治理)包含企业与外部组织间的关系,和对这些国内外以及行业内外组织网络的治理。


要做好G(治理),需要参与到国内外行业组织和国际组织中,在关注和实现企业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情况下,为整个行业和全球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做出贡献。


别把“ESG”视作负担,

ESG促使你持续成长


6月26日,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正式发布《可持续发展相关财务信息披露的一般要求》(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Disclosure of Sustainability-related Financial Information,IFRS S1)和《气候相关信息披露》(Climate-related Disclosures,IFRS S2)。 两项信息披露标准将于2024年1月1日之后的年度报告期生效,这意味着首批采用该标准的报告将在2025年发布。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ESG强制性披露”,有人欢喜、有人愁。对于早就在建设ESG的上市企业而言,这自然是一大“利好”,因为可以更好地展现企业在ESG实践上的突出表现。


然而对那些过去没被强制性要求披露的企业,或者说过去只是被要求披露CSR(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而言,这无疑是一大“负担”,因为他们需要快速并持续提升ESG绩效。


图片来源: © 千库网


那么是否可以通过模式复制来实现ESG绩效的快速提升?


在金珺看来,ESG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过程中行业特性极强,不同行业的ESG在做法上存在明显差异性。 因此短期内通过简单的模式复制来实现只会落入“漂绿”陷阱。


“尽管如此,企业仍没必要将ESG建设视作负担。我们不妨转变思维,将ESG建设视作投资,以长远的眼光来看投资回报率,同时将ESG建设化作变革的动力,你会发现企业不仅能顺利应对ESG强制性披露,还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为自身加码,实现长期发展和持续增长。”


金珺表示,在全球可持续发展趋势和国家“双碳”政策推动下,ESG如今已成为决定企业能否融入国际体系,以及影响其竞争力和募资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无论是上市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只要未来想要走向国际,走向可持续发展,都需高度重视ESG建设。


当企业为了ESG评级,开始重视保护环境、减少碳排放,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应用等,开始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员工福利和消费者权益等,开始重视建立透明、独立、高效的企业治理结构,就会逐步感受到ESG建设所带来的一系列转型与变革。


这些转型与变革让企业各方面问题得到优化与解决,在业绩上实现新增长,在市场上赢得良好声誉与地位,同时也让企业拿到更多融资。


ESG其实是推动企业持续增长、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尤其是在疫情后,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气候等对人的影响,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高度重视ESG建设。”金珺说。


图片来源: © 千库网


ESG建设究竟应该怎样做?

坚持循序渐进与零碳创新


如今距离ESG概念首次提出已过去近20年,虽然国际上已有一些ESG评级标准,但并不统一,且这些标准都是由国外组织建立,不一定适用于中国企业对标开展ESG实践。


另外,中国企业中虽有部分走向国际的企业已有ESG相关探索,但因行业属性不同,这些经验也难以广泛复制与借鉴。


且金珺认为,当ESG成为投资评价的一部分,在统一信息披露标准之下, 企业更需体现其ESG内容的个性化。


那么中国企业的ESG建设到底该怎样做?在建设ESG的过程中,有哪些问题需特别注意?对此,金珺结合调研发现提出了建议。


01

培养高管的ESG意识


金珺在调研中发现,很多企业实际上已经在做ESG,但高管并未意识到,因此无法统筹发挥ESG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作为治理企业的重要角色,高管不仅掌控着企业发展的未来方向,还影响着企业文化。要做好ESG,首先要从培养高管的ESG意识入手。”


金珺进一步解释称,当高管有了ESG意识,在日常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才会将ESG融入进去,以ESG理念一步步促进企业各项业务的改进与创新,进而对内形成ESG文化,对外建立ESG形象,以内外双循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02

基于全局来设计ESG路线图


“做ESG,不能仅聚焦其中的E或者S等某个局部来做,一定要基于全局设计ESG路线图。”


金珺说,企业在着手ESG建设时,要具备全局思维,按照ESG所涉及到的“环境、社会、治理”,将企业在这三方面已开展的实践进行摸盘,思考未来可以在哪些方面做增量,并分析各项业务之间的联系,看是否能通过协同与联动,促使ESG绩效的整体提升。


基于这样的全局思考,再设计符合企业实际的ESG路线图,以路线图指引企业的ESG建设。


金珺在调研中发现,凡是公布了“碳中和”路线图的企业,后续披露的报告都不再是CSR报告,而是ESG报告或SDG报告。


因为他们为了实现“碳中和”,就必须布局ESG。也因有了基于全局的布局,才能形成ESG报告。


7月11日举行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强调,要立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


在此背景下,企业更应基于“碳中和”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全局思维设计ESG路线图。


03

上下齐心、循序渐进开展ESG变革


有了路线图后,具体要如何开展ESG改革?金珺指出了两个关键词——上下齐心、循序渐进。


她说,由于ESG需要不同部门间相互协同与联动,所以要顺利推行ESG改革,必须坚持上下齐心,这样可以保证企业内部ESG理念和文化的形成,并融入在员工的日常工作中。


图片来源: © 千库网


同时,自上而下和自上而下的结合,也能有效控制ESG路线图的落地,减少偏差。


那么建设ESG是否需要专门成立一个部门来紧盯ESG路线图的落实?


对此, 金珺认为更好的做法是先做“增量” ,等有了较好的内部基础再成立专门的部门。因为ESG建设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相互联系,只有循序渐进,才能真正把握住正确方向。


“循序渐进做ESG,如果发现路线图与实际有所偏差,可及时调整,但若一开始在没有较好内部基础的情况下成立一个不“专业”或不熟悉企业情况的部门将ESG路线图强硬贯彻下去,要是走错方向,沉默成本巨大,最终可能导致ESG建设沦为表面现象。”


金珺建议,企业在开展ESG建设过程中,如条件有限,可以“从发现问题、反馈问题到优化问题”的良好循环,一步步改进与变革。


而当问题已需从“点”到“线”来思考,当变革已发展到整个组织的变革,当企业决心做ESG战略变革时,企业就必须成立专门的部门负责ESG战略的构建与落实。


04

零碳创新是切入口


进入新时代,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新增长,必须要靠创新。而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商业模式创新,要在全球对绿色低碳越来越重视的当下赢得市场,都离不开“零碳创新”。


金珺表示,企业要做ESG,零碳创新是切入口。所谓“零碳创新”,是指考虑产品从原材料到最终回收利用的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为降低生产、销售、使用和回收等各个环节的碳排放,以及抵销碳排放、实现总碳排放量为净零而进行的创新。


“实际上,在ESG各方面的标准中, 零碳低碳是最容易切入的。 如果能坚持零碳创新,企业将会在潜移默化中按照ESG三维度进行改进与变革,随着这些变革的不断循环,ESG评级会变得更高,企业声誉也会更好,更可能实现可持续增长。”


图片来源: © 千库网


结语


当然,做好ESG建设,不只是企业需要做的事。


金珺在采访的最后呼吁学校、科研机构、设计院等社会公共机构也要在ESG建设上全面发力。


她说,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气候变化、粮食能源危机等多重挑战交织, 社会公共机构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有义务通过自身ESG建设为经济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以培养引领中国发展的健康力量为己任,多年来为满足社会发展之需持续输送创新型、领导型人才,鼓励学子们胸怀国之大者,为人类社会美好进步而奋斗。作为浙大管院学者,我也将为赋能中国企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开展更多有意义的研究。”金珺说。


采访/编辑:段婷

封面图片来源:千库网

审核:佟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