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时间像小马车教案)

频道:家有妙招 日期: 浏览:1222

#仓储式读书在头条 追求理解的逆向教学设计举隅

文|倪凯颜


二、基于理解的逆向设计

什么是理解?不同专家有不同的表达。布鲁姆早在1956年就指出,“理解”是通过有效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来明智、恰当地整理事实和技巧的能力。戴维·铂金斯在《为理解而教》一书将“理解”定义为能够灵活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行动的能力”。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则认为“理解是关于知识迁移的……对知识与技能的有效迁移能力是我们在不同的情境和问题面前创造性地、灵活地、济地应用所不这知识的能力”,并指出理解有六侧面,即“解释、阐明、应用、洞察、神入、自知”。

综合专家的概括,我们不难发现,真正的理解是指能运用一定的知识技能,恰当地解决真实情境中遇到的问题。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中指出,最好的教学设计应该是逆向设计——追求理解,以始为终。在逻辑学角度上,它从希望达到的学习结果导出,即教学设计应该从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结果出发,逆向推到学习活动的设计。逆向设计将教学设计过程确定为三个阶段:1.确定预期结果;2.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3.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

这里逆向设计三阶段,最大的特点在于“逆向”,即区别于传统设计中先依据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活动,最后才设计评价的做法,教师首先确认预期的学习效果(教学目标),然后设计评价评估学习结果的证据,最后才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三者形成“结果”“证据”“活动”的逆向因果关联。


三、基于理解的低年级语文教学逆向设计举隅

逆向设计以目标为导向,从学生最终的学习目标开始思考,接着考虑用哪些证据来证明学生确实掌握和理解了学习目标,即设想有哪些评估课堂实际效果的证据,思考评估证据的量规又是什么,最后思考怎样组织学习活动来实施探究,从而有效保障教、学、评活动的一致性。本文以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江南》为例,谈谈具体的设计路径。

1.确定新三维目标

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已更新为指向学生真正理解的“新三维目标”,即“大概念、新知识、新能力”。“新三维目标”,依然可以基于学情,通过把握课程目标学段要求、依据教材单元特点来确定。

上学才两个多月的一年级学生,刚学完汉语拼音,才识了数十个生字新词,对于他们,这一课的新三维目标是什么呢?根据课标,《江南》的教学重点是识字与写字,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再看教材,《江南》是一首汉乐府,古诗所描写的内容有趣浅近,认知难度并不高。最后从三个维度(自我、社会、自然)来思考,学生究竟为什么要学这一课?显然,这一课指向社会维度,有利于引导认识一定生活空间中的人与物,发展学生的大概念。

由此,传统方式下的三维目标设计,可以转变为新三维目标的表达:

课文

三维目标

新三维目标

《江南》

1.认识”江、南”等9个生字,理解“东西南北”4个基本方位。掌握三点水、草字头2个新偏旁。学习按笔顺正确书写3个生字,掌握竖钩、竖弯2个新笔画。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欢乐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大概念:人们的生活与自然紧密相关,与自然和谐相处能让人很快乐;我们生活的空间有方向:东、西、南、北。

新知识:认识“江、南”等9个生字,三点水、草字头2个新偏旁,竖钩、竖弯2个新笔画;莲是一种常见的江南水生植物。

新能力:能朗读、背诵课文;能按笔顺正确书写“可、东、西”3个生字;能认识生活空间中“东南西北”。能感受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欢乐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2.设计目标达成证据

提升教、学、评的一致性程度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逆向设计需要教师在设计特定的教学活动前,先要象“评估员一样思考”,思考如何确定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理解,理解的程度如何。将评估证据放在《江南》活动设计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设计有效指标。

(1)设计表现性任务

真正的理解是指学生能在一定情境下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表现性任务来评估。从评估对“我们生活的空间是有方向的”这一大概念的理解出发,可以设计如下表现性任务:

昨天晚上,我坐着“小小的船”,跟闪闪的星星聊天。回来时,她送给我一个锦囊,说完成里面的任务,可以帮助我以后不迷路。瞧,锦囊里是这两句话,可是还有四个字需要填进去。我不知道该填啥。你们愿意帮助我,一起来想办法吗?

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 ),后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

括号里究竟该填什么呢?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富于想象,而且特别乐于助人。这个任务能一下子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假如学生能完成,那么,就表征着他们会识(写)“东、南、西、北”这四个生字,并且能在自己生活的空间中找准这四个方位,初步获得辨别方向的能力。

(2)设计任务评价量规

理解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简单的理解只需要通过判断学习结果的对与错就能实施评估,但很多理解需要就其好与不好、简单或复杂来评估,这就需要对任务完成结果的各种程度进行描述,形成相应的量规。上述表现性任务就可以通过以下这个量规来客观评价。

学习结果

理解水平

层级标准

评价

浅层理解

前结构水平

1.不明白这个任务是要干什么;2.能参与,但不能对需要完成的内容做出回答。

单点结构水平

1.能根据拼音,在最后一个括号里填进“南”字;2.不能根据“南”进一步推想出其他内容。

★★

多点结构水平

1.能在最后一个括号里正确填入“南”;2.能根据左右推想出前一个括号里填“北”。

★★★

深层理解

关联结构水平

1.能正确填入“南”,并根据“左右”推想出“北”;2.能推想出另外两个括号里应该填写“东”“西”,但不能确定怎么填。

★★★★

抽象拓展结构水平

1.能正确填写出四个字“东、西、北、南”;2.能流畅表达推想的过程。

★★★★★


(3)设计其他评价证据

如果得到五星,则表示学生达到了真正的理解。但该项任务并不能全面反映本课要达成的所有目标。这就说明还需要有一些过程性的其他评估证据来补充完善。检视第一阶段确定的目标,教师还需要获得其他评估证据。比如,学生能准确认读“江、可、采、莲、鱼”等生字,能给有关生字组词;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对“莲”这种江南特有的水生植物有了解;能从诗中所写鱼儿游戏莲叶之“东、西、南、北”的诗句中中,感受到鱼儿的无比自由与欢乐,感受到生活在江南水乡的人们也是多么自由与欢乐,从而心生喜爱与向往,获得“人们的生活与自然紧密相关,与自然和谐相处,就能让人很快乐”的大概念。由此,教学设计中还需要有朗读课文、认读字词、交流感受等环节。


3.设计系列探究活动

理解的本质是学生在经历学习过程后获得学术性的大概念,能在真实情境中恰当应用所学新知识与新能力。我们的教学设计必须有助于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反复探寻与询问有关大概念的问题。逆向设计的第三环节是设计系列活动,就是要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和能够被测试、证实和提炼的各种表现性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将天真的思维发展成稍复杂的思维,从而获得大概念,形成新知识、新能力。这就促使我们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探究,并且不断梳理提升,形成“开启-发现-梳理-深入-完成”的系列学习活动。

首先,任务激趣明目标。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怎样更好地组织教学,使他们的学习达成真正的理解呢?教师可以从延续前一课的学习内容开始,营造一个完成挑战性任务的游戏情境,即出示表现性任务,来引领课堂学习,从课一开始,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把学习《江南》的目标变成学生学习的自我需求,引发深入学习。

其次,探究发现重梳理。根据需要的评价证据,设计能逐步推进学习相关新知识,获得新能力,形成大概念的系列活动。比如,针对课题先设计“揭题识字知江南”活动。结合中国地图,既强化认识“江、南”两字,认识新偏旁“氵”,又让学生了解祖国最长的河流——长江,增强自豪感,还可以结合地图初步感知“南、北”这一对相反的方位。接着,针对第一句诗设计“读文识莲近江南”活动。让学生找到在七行诗句中都出现的“莲”字,一方面引导学生识字,了解莲,另一方面又通过读文、看插图、联系生活想象等,引导学生走进江南的美丽画卷,感知人们的生活是如何与水乡紧密相连的。然后,针对后两句诗设计“模拟鱼戏明方位”活动。通过“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和“跟着鱼儿来游戏”活动,让学生通过朗读、想象、表演,一方面充分感受鱼儿在水里无比活泼、自由、欢乐的心情,再次感受水乡人们的快乐生活,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把“东、西、南、北”跟生活链接起来,在真实空间中能辨清方位。

最后,完成任务促理解。“锦囊里需要我们填的4个字分别是什么呢?请小朋友四人一小组,围起来讨论一下。”这一环节,既是对课堂学习开始的真实回应,也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这四个基本方位的工具,更是通过这一任务的完成来进一步促进学生理解,激发自信心,培养学生对学习保持热爱的一种有效措施。


追求理解的逆向教学设计引导我们重新审视课程与教材促进学生成长的意义与价值,引导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努力将教学过程转化为培养学生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学习过程。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港下实验小学)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课题“走向理解:儿童课堂学习阶梯建构研究(课题编号:D2021/02/60)的阶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