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十三皇帝列表(清朝十二位皇帝顺序)
一个未及弱冠的青少年,在一个最该无忧无虑的年纪,却是因为恰好站在了历史的一个节点上,便触及了他原本永远都渴望不可及的位置——皇帝。
这个十几岁的皇帝是哪个朝代的呢?恰好是在清朝。
这可就有意思了,众所周知的清朝十二帝中,登基时年纪小的有顺治、康熙、光绪、溥仪,都是不到十岁就当了皇帝,甚至溥仪还是三岁就当了皇帝,可再往上数,那就是乾隆了,登基时二十九岁,中间没有十几岁当皇帝的人啊。
这清朝十二帝中,哪里冒出来一个十几岁的皇帝呢?
其实这个皇帝,并不在清朝十二帝之中,而是一个可怜而不为人知的第“十三帝”。
在“戊戌变法”、“公车上书”之后,光绪帝便被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在了瀛台,这次事件让慈禧太后深刻地认识了两件事情。
第一, 光绪帝羽翼已经丰满,康、梁等人就是他的班底,这些公车上书的学生就是光绪帝的后备军。
第二, 光绪帝竟然是不满自己,是反对自己的。
如果光有第一条,那么慈禧不会有什么应激反应,看着自己一手培养的皇帝有了本事,老佛爷应该高兴才对,可是加上第二条,那就不太行了,自己培养的皇帝有了实力,竟然想着反对自己,动摇自己的权力,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而且此时的慈禧,已经不是一个人了,如果她只在乎自己,那么完全可以就这么把光绪帝关着,自己再掌权就行了,反正自己已经六十多岁了,难道还能再活一个六十多岁吗?
正所谓,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
但慈禧所代表的,是一个利益集团,她死了不可能依靠她的人就跟她一起去死,她需要给这些人找个靠得住的新主子来让他们安心。
于是,废黜光绪,另立新帝的心思就在慈禧心中滋生了,“大号”不受控制了,只能再建个“小号”了。
那么谁够资格来当这个“小号”呢?
这个条件是真的不好找,既要姓爱新觉罗,符合宗法制度,又要和自己的关系不能远了,还要自己能够掌控他,能力不能太强,再来个“戊戌变法”那乐子可就大了。
这样的人,哪里去找呢?
经过慈禧心腹荣禄的一番商议,发现这个“萝卜岗”竟然还真有个人能够满足,那就是端郡王载漪的次子,慈禧弟弟桂祥的外孙,溥儁(音同俊,后也作溥俊)。
溥儁父亲载漪是光绪的堂兄弟,道光帝的孙子,母亲是慈禧的侄女,算下来溥儁还要喊慈禧一声“姑姥姥”,这在那边都是实在亲戚,关系绝对远不了。
而且听说溥儁从小就不学无术,是个纨绔子弟,这就更好了,不怕他是个废物,就怕他能耐太大。
在慈禧的授意下,废立的舆论氛围很快就出现了,先是有传闻光绪皇帝已经身患重病,卧床不起,只怕就是这几天的事了,然后慈禧出面止住了这个消息,反手就是一个光绪虽然不是重病要驾崩了,但他不能生孩子,所以为了能够绵延大清国运,特诏端郡王载漪之子溥儁入宫。
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溥儁正式被慈禧赏了最高顶戴,封号“大阿哥”,入宫承嗣,准备登基,此时他也不过才十六岁。
这一下,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但这位“当事皇帝”溥儁却是心大的很,才不管你们怎么打算的,我先乐呵了再说。
自从溥儁入宫后,慈禧便先安排他去弘德殿读书,在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的大年初一,慈禧带着溥儁出现在了文武百官面前,让他站在最高处接受百官朝拜,并且由他前往奉先殿进行拜礼。
而这些,都是皇帝才能做的事情。
很显然,慈禧已经把溥儁当成了事实上的皇帝,但是就在慈禧准备宣布溥儁登基,定国号“保庆”时,各方势力终于坐不住了。
先是在贤良寺赋闲的李鸿章,在荣禄前去试探之时,李鸿章便怒骂荣禄:“你有几个脑袋够砍,敢做这样的事。”(试问君有几许头颅,敢于尝试此事?——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 )
再就是各省总督,也都是持观望态度或反对态度,都不肯轻易趟这趟混水。
最后竟然就连外国列强也纷纷下场反对,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载漪是个顽固的守旧派,对于洋人非常排挤,这自然不被西方列强看好。
这一来二去的,慈禧也只能暂停了废立光绪的步伐,不过短短数日,“保庆帝”溥儁还没享受到皇帝的滋味,就又成了大阿哥。
但这能怎么样呢,自己不还是住在皇宫里,在溥儁看来,这皇帝的位置迟早都是自己的,他的行为也渐渐放肆了起来。
慈禧让他读书,他偏要睡觉打呼,弘德殿的大门没进过几次,宫里大小宫女的住处他却是早就门清了。
甚至在溥儁入宫两个月后,一次一个宫女犯错,被管事太监抓住,斥责了她几句,谁知这个宫女面无惧色,竟然反唇相讥,把管事太监气的够呛,当即喊了几个人就要拿着竹板打这个宫女。
但这个宫女就是不带怕的,任凭几个太监扒下了自己的裤子,但谁知这外面的裤子一扒掉,几个太监顿时都愣在原地傻了眼,不是“没见过世面”被震惊了,而是被这个宫女穿的内衣震惊了。
没错,这个宫女竟然穿了一条内裤,而且这件内裤上用金线镶边,这个款式,分明就是皇帝才能穿的,而现在宫里能够穿这件内裤的,只有“大阿哥”溥儁。
怪不得这个宫女如此有恃无恐,原来是“上面有人”。
这件事情很快就在宫内传的沸沸扬扬,但慈禧和溥儁的亲爹载漪却根本顾不上教育溥儁,因为此时一件大事又要发生了。
在溥儁的“皇帝之路”半途而废之后,谁是最着急的一个?
还真不是他自己,这人在宫里有吃有喝有宫女陪着,这日子和皇帝也差不多,按他那没心没肺的秉性,他着什么急。
真正着急的,是溥儁的亲爹载漪。
溥儁正式当了皇帝,那他就是皇帝的爸爸,这等权势,是个人就足够为之疯狂。
但溥儁一天没当上皇帝,他就一天只是个王爷,这就足够他抓耳挠腮。
自己一定要把溥儁登基路上的绊脚石全都清除,而第一个目标,他就先瞄准了外国列强——我大清谁当皇帝,关你们洋人什么事。
那么怎么清除洋人呢?正好有一把天然的利刃,义和团。
此时的义和团运动已经到了非常高涨的地步,他们以暴力手段排斥一切洋人的东西,这正中载漪下怀,他向慈禧进谏义和团不是刁民,更不是土匪,而是义士,应该大加赞扬。
慈禧见状,也有了拿义和团对付洋人的心思,便不再管义和团运动。
等到1900年5月,载漪成了对外大臣,义和团更是直接到了顶峰,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日本、德国使馆之中接连有人被杀,而外国使馆所在的东郊民巷更是直接被义和团围攻了。
外国列强要求满清政府镇压义和团,并且要调外国军队进北京,最终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向北京进发。
而慈禧此时也爆发了,哀家换皇帝你们不让,哀家嘉奖义和团你们不让,这大清难道是你们洋人的吗?
于是在6月21日,一道非常“霸气”的《对万国宣战诏书》从慈禧手中发出,号召全国杀洋人可以领赏,全民都是“赏金猎人”。
而这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局,那也是人尽皆知,慈禧太后“西狩西安”,整个北京被八国联军蹂躏成一片废墟。
到了西安之后,慈禧和载漪开始了和列强和谈,这一下又没人管了的溥儁再次放飞自我,哪怕是逃到了西安的“流亡之君”,也不能降低生活品质啊。
但是在西安有什么好玩的呢,这里的皇宫可没什么貌美的女子,唯一相近的女子便是他的阿姨隆裕皇后,溥儁竟然就真的没事就去找隆裕皇后,把她的耳环簪子扯下来戴在自己头上。
宫里玩够了,溥儁就开始带着太监去宫外玩,尤其喜欢带着太监去看戏,看到精彩之处经常不能控制情绪,直接衣服一换自己就粉墨登场,俨然一个资深票友,还喜欢演丑角。
一次他带着太监偷偷跑出去到城隍庙看戏,竟然和别的客人因为谁坐前排争执了起来,这客人也不认识这位“内定皇帝”,两句话没说好双方直接大打出手,溥儁因为是带了几个小太监出宫,竟然还没打过人家。
就这样在西安胡闹了大半年,溥儁的好日子终于到头了。
在和八国联军商议了赔偿内容,签下了有“四亿五千万人,一人一两白银”如此屈辱内容的《辛丑条约》后,慈禧老佛爷终于能回北京了,但是载漪和溥儁这父子二人她却是不想带着了,这爷俩已经把慈禧给恶心的够够的了。
于是在回京的半路上,慈禧就处理了载漪和溥儁。
载漪纵容义和团,给朝廷引来了奇耻大辱,夺爵罢官,流放新疆,“大阿哥”溥儁,行为不端、胡作非为,废除“大阿哥”封号,回归本宗,随载漪一起流放新疆。
得,一场皇帝梦到头来还是一场空,“保庆帝”没当上,连“大阿哥”也不是了,该认谁当爸爸还认谁当爸爸去吧。
但是载漪却是害怕自己和儿子到了新疆也被慈禧秋后算账,于是便带着溥儁悄悄跑到了蒙古阿拉善,住在了罗王府中。
到了这里之后,溥儁竟然还不安分,这次看中的竟然是罗王的女儿。
载漪也想为儿子找个后路,于是托人说媒,罗王和他的妻子一开始都不是很愿意,但是一来载漪和罗王关系的确很好,二来这溥儁毕竟曾经是“内定皇帝”,谁知道以后会不会东山再起,于是到了最后罗王还是答应把女儿嫁给了溥儁。
在完婚后,溥儁对妻子倒是还真不错,但对于生活环境太不满意了,当时的草原上绝对是苦寒之地,一点都没京城好。
载漪也不想儿子在这里受苦,给了他一箱金银,送儿子回了京城。
辛亥革命之后,满清朝廷算是完了,但满清的遗老遗少们却是都趁机开始了政治投机,溥儁就拿着自己曾经“差一点当皇帝”说事,到了民国总统府挂了个参议的闲职,每月也不上班,白拿五百大洋的工资。
五百大洋,这在当时绝对是天价工资,有了钱的溥儁,竟然一下子又抖了起来,不仅对妻子没以前好了,还直接养了几个小老婆,后来竟然还染上了抽鸦片。
就这样,溥儁每天起床吃饭,然后就是戏楼听戏,然后就是抽大烟,然后就是看看今天去哪个老婆那里住,这简直比满清没亡的时候还滋润。
但是人在做,天在看,说溥儁没有报应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他的两个儿子,长子毓巍天生自闭症,是个低能儿,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那种,次子毓岭更是在五岁时就夭折了,一下子,溥儁直接算是“绝后”了。
1927年,载漪去世了,这个王爷到死也没看见他儿子当皇帝,但是溥儁此时却不为自己父亲过世伤心,反而是纠结自己父亲给自己留下了多少钱。
没错,溥儁天天胡吃海喝、纸醉金迷,还养女人、抽大烟,金山银山也早被他糟蹋完了,现在他就是个空壳子了。
但是载漪也没有钱啊,生活困难的溥儁渐渐绝望了。
没多久,他的侄子毓运回京,见溥儁生活的确困难,就把惇亲王府东跨院给他居住了,但溥儁第一天住进去,第二天就把房子卖了,卖了钱先抽两管大烟再说。
就这么一滩扶不上墙的烂泥,谁也没法管他,到了最后再次口袋空空的溥儁,竟然直接让妻子回娘家阿拉善王府要救济。
此时阿拉善老罗王早已去世,是溥儁妻子的亲哥哥当家,他怎么也舍不得看着妹妹受罪,于是便将溥儁和妹妹接回了家。
但过了两年,哥哥也去世了,溥儁两口子顿时又成了人人嫌弃的多余分子,见面了谁都能冷嘲热讽几句。
但溥儁没办法啊,自己是啥也不会啊,出了门他就得饿死,只能是依旧厚着脸皮待在王府里混吃混喝,但这样的粮食,能吃好肠胃里吗?
过了几年,天天心情抑郁的溥儁终于一病不起,最终在1942年病死了。
其实溥儁的遭遇,也只能说是自作自受了,屁股还没坐到龙椅上,就能够如此放肆了,这怎么可能有个好下场呢?
如果溥儁聪明一点,那他就应该明白,他在皇宫之中最该珍惜的事情,不是和宫女“穿一条裤子”,不是胡乱玩没人管,而是更高的学习的机会,从各方面学习的机会,如果他真的有心,那么在宫中“无冕之王”的经历,就足够他受用良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