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原著(我的爱俘获了英国王子免费阅读)
我在对比了《肖申克的救赎》电影与原著之后,梳理出来了四个比较大的改变内容,且这些改编内容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改变了原著整体给人的感觉——不再那么阴郁,而是显得较为阳光,也让人看着感觉更加爽快。
尤其是最后对典狱长的解决的改变,更让人增加了爽感。
那么这些改编的内容都是什么,又为何如此的重要呢?请随我一起进入下文。
我以4000字的篇幅,按照从轻到重的层级区分,详解电影对原著的这四处改编。
第一部分 男主的体貌特征
个人感觉,与改编相比,这其实更算是个bug。
电影中,饰演安迪的演员蒂姆·罗宾斯表现毫无疑问是极其出色的,他把安迪的淡然、坚定、善良都演绎得十分完美。然而,演员本人身高197cm,基本成为了全片的珠穆朗玛峰。虽然看起来很清瘦,但骨头架子摆在那里,跟原著中的描述实在风马牛不相及。
毕竟书里,雷德对安迪的初始印象是这样的:
他属于五短身材,长得白白净净,一头棕发,双手小而灵巧。他戴了一副金边眼镜,指甲永远剪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我最记得的也是那双手,一个男人给人这种印象还蛮滑稽的,但这似乎正好总结了安迪这个人的特色,他的样子老让你觉得他似乎应该穿着西装、打着领带的。他没进来前,是波特兰一家大银行的信托部副总裁。
划重点, 五短身材。
后期他为了能够钻出洞去,更是瘦骨嶙峋。
换言之,如果按照书中的身材,估计得再打两年的洞……
那么反过来想想,如果按照书中的标准,而且有些书生气、受气包样子的男演员——大概是还没有变异的美队吧。
而将近2米的大高个,能够演绎出安迪的“柔弱”状态,这也是蒂姆的厉害之处。而且这种对比感,看到一个这样高大的人仍然会被人欺凌, 更让人感到肖申克的残酷。
尤其是修屋顶一出戏,他与狱警对峙,很明显能够看出他一开始是高过对方的,但被揪着领子“拎”到墙边上时,他是略低于对方的,更显出他的局促不安,且这个转折是很自然的。
但要知道,被“拎”这个镜头,通常是高个作用于矮个的。
而在书的后期,为了能够知道安迪去了哪儿——
诺顿终于找到一个值夜班的瘦小警卫来钻进海报后面的洞里,他的名字叫洛睿·崔门。他平常并不是个聪明人,或许他以为将因此获颁铜星勋章。算诺顿运气好,居然碰巧找到一个身材和安迪差不多的人。大多数监狱警卫都是大块头,如果他们派了个大块头来,一定爬到一半就卡在那里,直到现在还出不来。
这位警卫十分悲催地爬进了下水道——不是为了自由去做这件事情,着实会留下不小的心理阴影。自然,这一段是被电影省略的。
第二部分 波顿、厄尼和布鲁克的结合——布鲁克斯
如果看过电影,一定对监狱的图书管理员布鲁克斯有着很深的印象。他是个不争不抢的老者,看样子很文雅和善,他也是肖申克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他在监狱中生活了大半辈子,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做的事情也相对来说是比较轻松舒服的,同时也没什么人去欺负他——所以相比起自由的新生,他更喜欢这里的生活。
然而现实就是这么黑色幽默,想要留下的人,却得到了假释。
布鲁克斯崩溃了。
他想靠伤害狱友,来让自己在狱中多留几年,但最后被男主几人劝服,还是放下了手中的刀子。
他认了命,出了监狱——但又来到了一个更大的监狱。
他处处不适应、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他也很孤独,最终选择离开这个世界。离开前,他在遗言中,把肖申克称为家。他的死,也让电影的深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对“制度化”的探讨,以及肖申克的救赎,救赎的究竟是什么。他的死,其实对应着最终雷德的重生。
但你知道,他其实在书中,是三个人的合体吗?
首先,是波顿。 书中“波顿”的故事是这样的:
我认识一个叫波顿的家伙,他在牢房里养了一只鸽子。从一九四五年到一九五三年,当他们放他出来走走时,他都带着这只鸽子。他叫鸽子“杰克”。波顿在出狱前一天,也放杰克自由,杰克立刻姿态漂亮地飞走了。
但是在波顿离开我们这个快乐小家庭一个星期之后,有个朋友把我带到运动场角落,波顿过去老爱在那里晃来晃去。有只小鸟像一堆脏床单般软趴趴地瘫在那里,看起来饿坏了。我的朋友说:“那是不是杰克啊?”没错,是杰克,那只鸽子像粪土一样躺在那儿。
这里的“我”,是雷德。这个故事出现在原著比较靠前的部分,当时并没有“制度化”这个概念,但作者用“杰克”这只鸟的习性,指出了囚犯们同样的困境——他们已经适应不了出狱之后的日子了。
书中的布鲁克没有养鸟,而电影中的布鲁克斯养了一只乌鸦,同样名叫杰克,在初见安迪时,他说等到小鸟会飞了就放它走,后来却是他在出狱前,放它离开。
电影中没有讲杰克后来的事情,但在雷德最后破坏假释规定时,背景中隐约有乌鸦的叫声。
而把杰克和布鲁克斯绑定在一起,这样的对比也比书中的更加鲜明、有张力。
其次,是厄尼。
厄尼在书中是个很小的配角,所以把厄尼跟布鲁克斯合并在一起,也是为了剧本节奏较快的需要。厄尼主要负责在监狱里传递东西,这项任务跟布鲁克斯对书籍的管理融合在一起,改编得也非常巧妙。
最后,则是布鲁克 本身(为了区别书中原形和电影人物,以布鲁克、布鲁克斯分别叙述)。
书中,布鲁克是不小心杀了妻女,所以被关进了监狱。他曾是大学生,关了四十年后,在68岁高龄,被放出了监狱。书中讲他:
他一手拿着假释文件,一手拿着灰狗长途汽车车票,边走边哭。几十年来,肖申克已经变成他的整个世界,在布鲁克眼中,墙外的世界实在太可怕了,就好像迷信的十五世纪水手面对着大西洋时一样害怕。
在狱中,布鲁克是个重要人物,他是图书馆管理员,是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如果他到外面的图书馆求职的话,不要说图书馆不会用他,他很可能连借书证都申请不到。我听说他在一九五三年死于贫苦老人之家,比我估计的还多撑了半年。
跟电影不一样,他并不是自杀的,但死于贫苦老人之家——这并没有比电影中的死法体面多少,甚至这整个过程可能更加痛苦。
第三部分 汤米的叛变
如果说其他部分的改编,只是在表面动动手脚,并没有改变这些角色本身的善恶、人设,那么电影对汤米的调整,则几乎是180度的大转弯。
汤米,是安迪的嫡传弟子,也是把真相带给安迪的人。
他是个惯偷,在很多监狱都待过。来到肖申克后,他期望能够考上高中文凭,等出狱后给妻子孩子更好的生活。
安迪不遗余力地辅导他,汤米好奇像安迪这样的人怎么会进监狱,就跟他人打听。然后他说出了让安迪懵了10个月的真相——他真的是被冤枉的,妻子和情夫不是他杀的,杀人犯另有其人,那个人甚至曾经跟汤米吹嘘过事件本身,时间、凶器、作案方式……都对得上。
安迪期望翻案,但他掌握了典狱长诺顿太多的秘密,所以为了把他留下,诺顿杀了汤米灭欧。看电影的时候,真的很喜欢汤米——他就如同一道亮光,点亮了肖申克,也点亮了安迪——自然,安迪也真的救赎了他。在他说出那句“我绝不迟疑”时,一心想着要为恩师雪冤时,谁能想到他是个罪犯。
然后,他就被枪杀了,伪装成了越狱未遂的样子。
但在书中,却并非如此,事实可能更让人难以接受。
诺顿一定是把这一切好处全摊在汤米面前,他对汤米的唯一要求是,从此不许再提布拉契三个字,否则就把他送到可怕的汤姆森监狱,不但无法和老婆亲热,反而得侍候一些老同性恋。
汤米没有死,但汤米也许一生都背着更沉重的债。或许在若干年后,得知安迪越狱、典狱长诺顿已经辞职时,他会说出实话。那时,他应该早已不在监狱,也许这一切都将沦为跟友人喝酒吹牛时,无奈辛酸、但又觉得好笑的一句谈资。
现实吗?真的现实。
这里改编的妙处就在于,书、电影,都现实得可怕,你甚至无法比较,究竟是哪一种更加黑暗。
但我的确喜欢电影中的汤米,不为别的,只是因为这个青年人,眼睛里的光芒比星星还要亮。
第四部分 典狱长竟然没有死
在电影中,肖申克只有一个典狱长,就是诺顿。他也是电影最大的反派。是他表面上支持安迪建立图书馆,给警官们报账,同时也是他建立了“外役监”制度,让犯人们作为他的劳动力,出外做工程。
那么在招投标时,他有着如此多的、低廉的劳动力,自然可以报出比竞争对手低得多的价格,从而中标。也因此,很多人不得不塞给诺顿红包,让他高抬贵手。比起之前的几任典狱长,诺顿是圈钱界的高手。
而书中,肖申克经历了多位典狱长。最开始的是乔治·邓纳海,他在位时中饱私囊的方式是利用监狱的汽车修理厂,经营地下修车服务,并且与狱警中的史特马、哈力(上边把安迪扯到屋顶边缘的人)分红。
后来东窗事发,邓纳海被革职,接任的是史特马,他喜欢酷刑,导致监狱经常死人,但表面上他对安迪非常和善——也是他帮安迪寄信,组建图书馆,虽然可能在他看来那只是“玩”。
史特马后来觉得自己可能要黄(当时已经有记者介入调查),所以提前跑路;之后又换了一位无名氏,接下来提到的才是山姆·诺顿。
典狱长的轮换,一方面更直观地让人感到时光的流逝,另一方面也展现出了现实的残酷——几乎没有一位典狱长是清白的。而邓纳海当年的地下修车服务,到了他走之后,已经变成了明面上的生意。后来,监狱管理人员甚至开始贩毒——安迪帮忙运作的资金,有很大一部分,就来自毒品生意——这是电影忽略掉的一条暗线。而连监狱中的囚犯,比如雷德,都表示过“我绝对不会贩毒”(跟隔壁的《教父》梦幻联动一下吧)。
另外关于典狱长部分,最让人感到不适的是——其实在书中诺顿仅是因为安迪越狱而自行辞职,他回到老家,仍然能够每周去做礼拜,但他并没有像电影中一样,畏罪自杀;他的罪行也没有被安迪揭发。
接替他的是高亚,对诺顿而言,这或许是最冷酷的打击吧。他回到老家,每个星期日上浸信会教堂做礼拜,他一定常常纳闷,安迪到底是怎么打败他的。
且安迪也没有卷走诺顿的钱,最后安迪用的是自己入狱前的积蓄,经过这些年在监狱之外投资,利滚利的钱。
所以电影还是仁慈的,它给了人们更多的希望,也给了肖申克更多的救赎。
好,我们今天对《肖申克的救赎》电影以及原著的解说就先到这里。
接下来准备搞个大工程——梳理《肖申克的救赎》原著中的时间线。
因为内容比较多,所以不确定是否能够做到日更,但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如果喜欢以上内容,也请收藏+关注+点赞哦,谢谢!
系列内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