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马尔萨斯人口陷阱(马尔萨斯预言为什么失败了)

频道:家有妙招 日期: 浏览:1228

今天我要分享的词条是「马尔萨斯陷阱」。

这一讲我会为大家介绍三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我会介绍一下什么是马尔萨斯陷阱,第二部分,我会介绍一下马尔萨斯陷阱该如何破解,第三部分,我会说说历史,看看马尔萨斯陷阱是不是真的有道理

1968年,顶级期刊《科学》上刊登了著名生态学家加勒特·詹姆斯·哈丁的文章《公地悲剧》。文章中做了这么一个假设:有一群牧民在同一片公共草地上放羊,每个牧民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呢,都会尽可能多养一些羊,反正草地在那里,又不用额外花钱,养的羊越多就越划算。那么带来的最终结果,就是草不够吃,羊的数量超过了整片草地的承载力,草生长的速度赶不上羊吃草的速度,羊群吃不饱,甚至有一部分会饿死,到最后,每个牧民都会因此遭受损失。

那么,如果我们把公共草地看作是整个地球,把羊群看作是人类呢?

马尔萨斯在1798年最先思考到了这个问题。顺带一提,前面我提到的那个提出“公地悲剧”的哈丁,正是马尔萨斯的忠实信徒。

马尔萨斯在《人口论》里头提到:

因为食色性也的自然法则,人口总是呈2,4,8,16这样的指数级增长。

而生活物资,比如说食物,则是以1,2,3,4这样的形式以算数级增加的。

人口是指数爆炸,生活物资是线性增加,那么这会导致人均占有的物资会减少。就像前面说的羊群一样,所有人类里头最弱的一群人也会因为抢不到物资然后饿死,这就是“马尔萨斯陷阱”。

很巧合的是,早在1604年,也就是比马尔萨斯发表《人口论》还要早个两百年左右,我国明朝的学者徐光启,就在他所著的《农政全书》中提到这么一段话:“生人之率,大抵三十年而加一倍,自非有大兵革,则不得减。”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生人之率,大抵三十年而加一倍”,直译过来,就是人口的增长,大概每三十年就会翻一倍。折算过来的话每年的人口增长率大概是2.34%。马尔萨斯的算法是每25年翻一倍,差不多,折算过来的话每年增长率是2.81%。这个增长率其实并不低,要知道2019年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只有千分之3.45。都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不过现在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之所以那么低,主要是得益于计划生育。如果我们看看计划生育之前的数据。计划生育是在1982年被定为基本国策的,那我们来看看1982年之前的数据,中国的人口从1952年的5.7万,到1982年的10.2万,差不多是快翻倍了。

然后徐光启的那句话还有下半句,“自非有大兵革,则不得减。”翻译过来就是,除非遇到了大规模的战争,不然人口不会降下来。徐光启发现了,战争是解决人口过剩的办法之一。

OK,那刚刚我们提到了,要解决马尔萨斯陷阱,可以靠战争,也可以靠计划生育政策。其实这对应的是马尔萨斯提出的两种抑制机制。

那么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部分,我会介绍一下我们该如何破解马尔萨斯陷阱。

在马尔萨斯所著的《人口论》一书中,他高屋建瓴地从理论的角度,提出了限制人口过快增长的两种抑制机制。

第一种呢,是现实性抑制,主要是通过提高死亡率来减少人口,除了徐光启提到的战争,还有饥荒、瘟疫等等。拿瘟疫来说,历史上令人闻风丧胆的病原体有天花、伤寒、霍乱、鼠疫、流感等等,包括2019年年底开始肆虐的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

其中死亡人数最多的,应该是14世纪发生在欧洲的黑死病,共有超过7,500万人在这场由鼠疫杆菌引起的瘟疫中挂掉了。整个欧洲的人口几乎腰斩。

战争导致的人口锐减也很可怕,死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人数,达到了7,000万以上。

然后还有饥荒,拿中国举例,发生在光绪年间的丁戊奇荒至少饿死了900万人。

而更可怕的是,有时候,这几种因素会互相叠加,从而进一步加剧人口的减少。

比如说,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粮食减产,那可能会有饥荒,各个国家可能会为了争夺物资进而引发战争,而战争又主要是以消灭成年男性为主,在提高死亡率的同时也使得生育率进一步下降,另一方面又缺少足够的劳动力来生产,进一步恶化饥荒,使得人口数量的恢复非常的缓慢。

OK,那前面我说的这些,包括战争、瘟疫、饥荒等等,这些都是现实性抑制,主要是通过提高死亡率来减少人口。

那么,我们再来谈谈第二种人口抑制的理念,预防性抑制,它主要是通过降低出生率来减少人口,其中最主要的是靠道德抑制来实现,比如不结婚或者推迟结婚的年龄,现代的节育思想最早就是从这里引申出来的。

OK,那接着我们进入第三部分,来看看马尔萨斯陷阱是不是真的有道理。

马尔萨斯的理论其实非常简陋,为什么人口一定是指数型增长呢?为什么生活物资就是算数级,或者说,线性增长呢?为什么现在人口比以前多了很多很多,但是整体的生活水平都远高于古时候的水平呢?这些都是马尔萨斯的理论没法解决的问题。

那么马尔萨斯的理论究竟有没有道理呢?我们可以从人类的发展历史中寻找答案。

历史上的人口走势变化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1800年以前,可以称作是前现代时期。受制于单位土地的产出,而且当时人类没法应对瘟疫、饥荒这些天灾,那个时候的人口增长非常非常慢,增长率也一直在1%以下。可以说,在这个阶段,马尔萨斯的理论是成立的。

人口变化的第二阶段,是从1800年开始到现在,在这个时间段里,世界人口指数型爆炸。1800年全世界总人口大概有10个亿,在那之后呢,每增加十亿人口所需要的时间不断减少,第一次从10亿到20亿,用了124年的时间,第二次只用了33年就到了30亿,接着50亿、60亿、70亿都只花了12年。最新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人口已经达到77亿了。在人口快速增长的这段时间,20世纪60年代的生育率达到最高2.2%,后来生育率才逐渐走低。

那1800年以来呢,不仅生育率大幅提高,死亡率也降到了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因为医疗水平提高啦,卫生环境变好啦,大家也吃得更好啦,2019年全球平均寿命达到了72.6岁。在这个阶段中,人口的增长显然超过了马尔萨斯的理论预期。

这也是马尔萨斯的理论被诟病的地方,他受限于他所处的年代,没有及时考虑到科技的发展,尤其是19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生活物资不一定是按1、2、3、4这样线性增长的,通过工业革命升级技术,其实生活物资的产出效率也可以指数爆炸式地增长。

那现阶段呢,我们正在步入第三阶段,也就是人口低增长的新阶段。

全世界的人口增长率已经降到了1.05%,并且增速还在不断地逐年下降。像欧洲,所有国家的生育率都低于人口更替水平了。我国的形势也不是特别乐观,预计在2027年左右,印度将取代中国成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这相当于说,现在除了非洲和少部分国家,全世界大部分地区的生育意愿都不是很强烈。由于现代社会文化的影响,人类开始主动采取晚婚、避孕等方式,很可能我们成功避免了马尔萨斯陷阱,却踏入了另外两个坑里头——

第一个坑,是我在下一讲会提到的人口老龄化,那今天我就不展开了。

第二个坑,会比较有意思。它也只是一个假说,有一部电影的背景设定就是与之相关的,那部电影叫做《蠢蛋进化论》。它的设定很好玩:有一个士兵,所有的指标都很平庸,然后跟一个同样平平无奇的妓女被军队招募去参加了一个实验。要求被冷冻一年。结果冷冻开始后,实验室出了点意外,大家就把这两个人给忘记了,一晃就是500年。

结果在这500年间,相对聪明的中产阶级生育率越来越低,因为觉得学费太贵,房子太贵,所以不怎么生小孩。而没那么有钱、没那么聪明的人却在疯狂地生小孩。这有点类似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班纳吉和迪弗洛的那本书,《贫穷的本质》里头提到的,穷人会把生小孩当作买彩票,生很多个,只要有一个出息了,就可以提携全家人。所以聪明人的后代越来越少,而不聪明的、经济状况相对一般的人的后代会越来越多。

就这样过了这500年之后,那个很平常的士兵和妓女因为意外而被唤醒,结果他们成了世界上最聪明的人。这个是《蠢蛋进化论》这部电影的设定,故事一般般,但是这个设定还挺好玩的。

Anyway,总的来说,人口数量的研究无论是对个人竞争、还是对国家发展、乃至人类存亡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所以马尔萨斯的理论推出的时候,虽然有很多可以吐槽的地方,但是还是受到了大家的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