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班主任(我心目中的班主任作文八百字)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先后提出“三个牢固树立”“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的殷切希望,为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指明了方向。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做为落实“强基工程”的基础工作来抓,丰台教育微信公众号特推出“党建引领│强基须强师:学生喜爱的班主任”专题,通过对全区教育系统被评为2022年北京市中小学“学生喜爱的班主任”的14名教师的典型事迹进行集中宣传,吸引和激励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培养造就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杨进伟
杨进伟,女,中共党员,1996年7月参加工作。北京市丰台区草桥小学教师、班主任,高级教师。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二等奖、第三届京城榜样教师,丰台区骨干班主任,丰台区“学生最喜欢的班主任”,丰台区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丰台区百优辅导员。她把“融情”和“成长”融为一体,营造浓厚的班级互爱互助的氛围,建设富有特色的和谐集体,形成了“情意浓浓、幸福成长”的班级文化理念。在感恩教育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以班级活动创特色,所带班级多次获“北京市先进班集体”。
论文《携手同心,家校合作绽芬芳》《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德育一体化》《体验中悟真情行动中话感恩》《我和星星的孩子——“琪”花异草,“睿”见初长》《爱创造奇迹》等论文、案例分别在市区获一、二、三等奖。《构建班级成长共同体,让孩子在相互关注中成长》发表在《育人有道,树人无形》一书中;《弟子规中学管理》收录在《我与国学的故事》一书中;《“星星的孩子”会发光》一文刊登在 2013年第一期《党建与干训》中;教育故事和班会获丰台区“晓月杯”班主任基本功比赛二等奖;在丰台区特殊教育大会中做“爱创造奇迹”交流分享等。
教师座右铭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蒙以养正,以文化人
育德、育品,让真善美进驻童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诚实守信,知书达理,是杨进伟的理想追求。作为班主任,她相信班级的育人力量,力争以班级文化塑造人,以班级目标指引人,以良好班风影响人,以丰富活动带动人。作为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她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把民族文化的根深深地扎在学生心里,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与传统文化、民族经典相结合,形成特色班级育人氛围。
活动中渗透,以正其行
班级文化建设是她带班育人的指引。古人说“文以载道”,她相信传统文化能“以文育人”。传统诗文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也保有诗人最深的感动,最炽热的情怀。这润物无声的“德育”,能改变学生的一言一行、塑造一群学文行雅的阳光少年。阅读经典,宣之于口,传统文化,化育为行,都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班级孩子活泼好动又调皮,但是很爱看书。她便利用文字魅力,引导学生广泛读书,在观察交流、学生调研中发现美好愿景。通过班级讨论,家长参与,共同确定班级目标:诵读传统经典,以“文字”作为育人载体,在活动中形成班级特色。建设“环境静雅,言行文雅,做学问儒雅,兴趣雅兴”的“学文行雅班”。培养具有“人文素养,宽容情怀,开阔视野,仁爱德行”的百合少年,让学生成长为雅行自信、阳光快乐的少年。
班级目标再好,也要经过同学们的认可,她始终坚持眼中有学生,以班育班。同学们都说:“生活在这样的集体里,有奔头儿,有民主,有活力,有意思,还有文化,这样的班集体我们是主人。”
学习中浸润,以正其身
教好课是根本职责,带好班是腾飞助力,不断学习是终身目标。语文课堂上,她带领孩子们品词品句,积累语言,诵读课文,提笔习作。她发现书中《语文园地》都系统编排了古诗名句、成语、名言警旬、三字经、对子歌、对联等传统文化的内容。这些内容,无论对于学生学语言、学文化、学做人都是十分有益的。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拓展了视野,由点及面,看到了古人的美德并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她注重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修养,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正如一个同学说的:“语文课太有意思,可以知道上下五千年,我怎么也上不够!”
她致力于班级文化建设,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在黑板报上专门开辟民族文化快角,以此来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当涉及到传统文化课文教学时,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铺垫蓄势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中国文化艺术的精湛与美妙。
爱与爱的交流,创建向上的集体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彰显着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可以让他们对中国传统节日有更深刻的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节日背后的美丽故事,承载着传统文化和传统礼仪。她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滋养,过一种有“根”的文化生活。
“话端午讲故事”了解来历和习俗;“诗歌中觅中秋”积累古诗文,开展擂台赛;“冬至大如年”二十四节气知多少;“正月十五闹元宵”灯谜会;“走进春节”诵读童谣,知晓春节习俗;清明节“网上祭英烈”讲革命先辈的故事,制作手抄报讲述清明节的由来,学生在节日活动中增进了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也浸润着班级生活。
在日常学习中,与经典相伴。诵读经典,这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独特方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经典,喜欢传统文化,每天早晨、课前两分钟、中午休息后,学生都会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笠翁对韵》《增广贤文》等,在书香中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成就美好品质,在积累中厚积薄发。课内的时间毕竟是短暂的,于是她引导学生将经典延伸到课外,在微信视频里吟诵古诗,在学习小组中开展故事会,在亲子阅读中互谈感受“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程门立雪”“精忠报国”……一个个故事深入孩子们心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的行为。学生们畅游在传统文化的海洋中,汲取人文之源、文明之礼,愉悦身心、陶冶情操,优秀的中华经典通过诵读浸润着每个孩子的心灵,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家校中协作,以正其止
班级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 班级孩子的教育更离不开家长配合,家校必须形成合力才能打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她利用家长资源,开展社团活动、办家长讲堂,让学生的兴趣更广泛,进一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课外活动是课内活动的有效补充。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课堂教学时间、内容有限,必须依靠课外学习、课外活动来补充,才能更好地学习,融会贯通。
舞龙、舞狮、民族舞等引进校园,家长志愿者协助老师管理,让学生传承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小铭说:“以前都是在电视中看到别人舞龙舞狮,可佩服了,没想到我也能舞,更没想到的是里面还有许多文化知识呢,真令我大开眼界!”剪纸、编中国结、编织等是中国传统技艺,需要动手、动脑、动眼才能有效进行,这也恰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她请小天的妈妈、小文的奶奶、小琳的姥姥走进学校,走进班级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通过赏、讲、剪、编、织、勾等多种方式,让孩子们喜欢上传统技艺课程。小林的爸爸带领孩子们走进园中,学习园林知识,参观园艺,动手拓印,感受花卉之美。正如小天的妈妈说:“真没想到我也能成为孩子们的老师,没想到孩子们这么喜欢传统技艺,中国传统后继有人了!”
“疫”减中成长,以正其心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学生素养的提升是渐进式的。疫情居家线上学习阶段,她通过诵读视频引导大家专注线上学习,力求发挥更大功效。语文教师用动听的语言为大家朗诵脍炙人口的经典美文,诠释了经典美文在朗诵上平仄、押韵的美感。小孙同学说:“哇,太好听了,我都听入迷了,我也要读经典录视频。”这激发了大家学习语文的热情与兴趣,营造了文明高雅的居家学习文化氛围,让气象万千的多彩世界在朗读中尽情展现。学生们将诗歌、传统故事、唐诗宋词、名著经典等录制、剪辑上传至云端,通过线上投票的方式进行评选,选出状元、榜眼、探花。小依说:“没想到我也能成为状元!”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自我展示的舞台,同时也让“双减”政策真正落实在行动中,实现减负增效,提质赋能的目标。
“蒙以养正,以文化入”的班级建设,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受到了学生的喜欢。
学生推荐材料之一
喜爱班主任的关键词:激情、认真、责任、严格、鼓励
“全方位、立体化、无死角”的好老师
在我的眼里,我的班主任杨老师是一位平凡却又伟大的老师。她瘦俏不高,但身体里总是充满大海一样的力量;她一直留披肩长发,但总是梳得整齐光亮;她眼睛不大,但总是坚定有神;她的嗓子总是嘶哑,但我觉得这是世间最美的声音……
杨老师每天总是激情满满地给我们讲知识点,生怕有人不明白,但有的同学就是不会听讲,杨老师就换不同的方法反复讲。后来我才知道杨老师身体并不好,她中午经常趴在桌上,开始我们还以为她在午睡,其实杨老师是头晕。但每到课堂上,我们就不知道她哪来的力量能站那么久,坚持给我们讲课。还有一次,她不舒服仍然咬牙给我们送出校门,回到教室感觉天旋地转,晚上就被送到了医院,但是第二天她带着药又来给我们上课了。
我们的课堂“丰富多彩”,除了杨老师传授知识,还经常遇到武林传说中的“绝世眼神”。在杨老师转身写字的瞬间,我们班的“淘气包”就开始交头接耳、搞小动作,这时杨老师就会转动上半身,慢慢扭过头来扫视全班,用眼神“消灭”一切怪声和小动作,再“冥顽不化”的“淘气分子”都会被杨老师的眼神“吓死”。但是在比赛场上,当杨老师望着我们奔跑、望着我们跳跃时的眼神总是充满了希望,那眼神似乎在说“加油加油,别放弃,坚持坚持!你是最棒的!”
居家学习期间,我们每天都要录制体育打卡视频、背诵视频……但杨老师有一次私信我:“姑娘,要把头发梳整齐哟,老师希望每天看到一个干净整洁的小女孩,就像你写的字一样。”每次,杨老师线上给我们上课,都要强调纪律:“同学们,虽然我们是居家学习,但要像在学校一样,穿戴整齐,精神抖擞,坐姿端正,上好每一节课。”杨老师时刻关注我们,注重我们的习惯培养。
我的杨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她不仅教授我们知识,还教我们良好的生活习惯、与人相处的道理,她是“全方位、立体化、无死角”的好老师,我们非常爱她。如果用一句诗来形容她,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再合适不过了。真希望我们永远不长大,杨老师可以永远当我们的老师。
[张子磷北京市半台区草桥小学五年级(2)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