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向江疏影道歉(江疏影王凯电视剧)
因为没有尊贵的会员,也没时间守着电视,《清平乐》就只能慢半拍地看。
我已经买了爱奇艺和优酷,腾讯是我最后的倔强!
总体来说观感还是挺好的,服化道非常养眼(虽然专业不专业我也看不懂),场景画面打光都能引起舒适,国产偶像剧里那种白到五官模糊的现象这里是不存在的。
近景怼脸的时候,演员皮肤上有瑕疵,但对观感毫无影响。
你们都说红衣官家好看,我喜欢的是这件诶~
也有人诟病说节奏太慢,一集都说不了什么事,我也没觉得。因为“狸猫换太子”这个传奇虽然广为流传,但不代表人人都知道,剧里是一个前情交代,已经非常俭省了。
举个例子,晏殊被贬应天府,是由于朝局争端,他自己设了个台阶,几分钟交代了。
后来朝廷又需要他,是由张茂则告诉皇帝,太后正着人商议起复晏殊的事情,皇帝回应说希望来年春天新茶不用再派人送给晏先生,能直接跟他在宫中同饮。
接着几个镜头过去,春暖花开十来秒,晏殊就已经回到朝廷,在跟吕夷简寒暄了。
想想看真正的注水剧,这里真的拖沓吗?
不过要说毫无bug,当然也不存在,现在已经封神了的那些经典剧,如今细看也有不少不忍直视的,但因为总体立得住,所以瑕不掩瑜。
本剧主打的可能是搞事业,感情线里主打 帝后“先婚后爱”, 就是这里恰好成了 最大的bug。
前几天有热搜是 #王凯向江疏影道歉# ,因为剧情到了皇帝要重新娶皇后的地方,朝廷里都推荐曹氏,但皇帝听说皇后长得丑,心里犯嘀咕。
韩琦还跟着补刀,劝皇帝说 “貌丑不致惑君”。
所谓“真香”,当然是后来发现皇后不仅不丑反而美得很,端庄明丽温婉雍容。
这是剧方的宣传梗而已,但赵祯确实是个颜狗,他一辈子喜欢的都是活泼艳丽的类型,要么就是娇俏动人的,从求而不得的“王氏女”、“陈氏女”到盛宠的张贵妃都是一样。
至于曹皇后呢,史书中记录她 样貌平常 ,可能还有点讳言,如果不算丑,最多也就只能是普通了吧。
反正皇帝是不会“真香”的。
故事先从赵祯的第一个皇后说起。
宋代的皇后不特别强调出身,太后大娘娘自己就是民间艺人出身,还是再嫁之后成为皇后的。
赵祯自己能选皇后的时候,就想选个合意的。他看中了富商王蒙正的“姿色冠世”的女儿,包括后来太后去世,他想选的陈家女儿,都是这种心思。
但当时太后不允许,借口说王姑娘 “妖艳太甚,恐不利于少主” ,可话虽然这么说,她却把这个美丽的少女许配给了自己哥哥刘美(也就是前夫,本名龚美)的儿子刘从德。
仁宗无疑受到了重大打击,此后王蒙正犯事,被仁宗顺便大型打击报复,规定王家人此后不得与皇家宗室联姻……
此后再选皇后,太后给了两个选择,一个是张氏,一个是郭氏,皇帝自己倾向于张氏,但太后坚持做主选了郭氏,因此皇帝对郭氏的态度可想而知。
剧中皇帝对皇后的态度还可以了,但官方吐槽也很致命~
郭皇后自己呢也不争气,剧里是个铁憨憨,实际也差不多,反正就是仗着太后撑腰,骄纵跋扈,经常跟当时两位得宠的美人吵架。
剧里太后好歹还劝了她一回,说能让她当皇后,不能保证她能得宠,可惜都是媚眼做给瞎子看。
太后去世之后她依然不知收敛,有一次跟皇帝宠爱的尚美人打架,皇帝去拉架,结果郭皇后一巴掌就扇到了皇帝脖子上。
这个广告真的很出戏……
皇帝正是树立自己威信的时候,一心想摆脱太后的阴影,郭皇后就成了一个现成的把柄。
吕夷简为人油滑,之前依附皇太后,后来跟郭皇后有怨,此时为了逢迎处处找理由同意皇帝废后。尽管范仲淹等朝臣一再反对,皇帝还是把这位皇后给废了,理由是“无子”。
剧情里君臣互相利用的安排挺合理的,郭皇后自己不中用也是真的。
废后背后就是皇帝 失德 ,除非皇帝不在乎自己风评,这是很多皇帝都并不喜欢皇后,却都不废后的原因。
后世对仁宗皇帝评价颇高,但他跟汉光武帝一样,因为曾经废后(俩人的废后都姓郭,好巧),都在历史上留下了非议。
皇帝执意废后,臣子们也没办法,只能继续商量新皇后的人选。
接着就是本剧里准备跟皇帝来一段“帝后情深”的曹皇后的故事了。
曹皇后在剧中人设非常好,“美强惨”本人,又端庄识大体,处处体现一国之母的风范,只要是个头脑正常的皇帝,不爱她都不合理。
可是前面说过了,赵祯虽然脑子不差,但他喜欢的是 娇俏明艳+小鸟依人 型的。
即使是在电视剧里,他初见皇后很惊艳,后来也被她的“皇后之仪”劝退了。
(这个眼神哈哈哈,从下往上瞟,生怕被吓着了~~)
可能是童年被太后压迫太过,希望有人可以依靠自己,而不是像朝臣那样处处板正,约束着他。
预告片里皇帝斥责皇后, 你到底是我老婆,还是谏官?
括弧我上班的时候已经很惨了,回来还要被你管括弧完毕?
但实际上历史中的曹皇后, 强,惨,却不美 ,更难讨皇帝欢心;
相比张贵妃的得宠情形,皇帝的心眼简直偏到了脚指甲上。
曹皇后勤俭持家,重视稼穑,从不为自己母家牟利,家中弟弟 曹佾 十分出色,但受她影响,也 异常端方,从不逾矩。
皇后进宫之后从不见自己家的男性,直到神宗朝,和弟弟曹佾双方都垂垂老矣的时候才得以见面。
宋人著的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 里,提到仁宗一朝的 “外戚骄横” ,从刘太后直接跳到了张贵妃,中间曹家没有记录。
郭皇后早早被废没有记录很正常,刘太后都有很多外戚的槽点,而曹皇后直到神宗朝才去世,因此可见,曹家人确实是累代贵族风范,十分把持得住。
但是皇帝呢,熟视无睹。
张贵妃恃宠而骄,结交外臣, “势动中外” ,一切待遇都和皇后相同,甚至有超过皇后的嫌疑,但皇后不争不抢,官家乐得装死。
张家一家人都因为女儿受宠而被无理由加封,皇帝还多次要升爱妃的伯父 张尧佐 的官 , 被谏官反驳说此人见识短浅,只是依靠宫妃提拔而已,希望皇帝想想郭皇后和尚杨二美人的祸事,不要偏宠。
但皇帝还装糊涂,说哎呀我怎么可能因为女人就随便提拔人呢,只不过听别人议论说张尧佐这个人很不错罢了,就算你们都不让他升官,那换一个低一点的咯!
(看在爱妃如此可爱的份上~~)
张贵妃公然要求皇帝给自己伯父请官,皇帝答应了,却被包拯劝退,让他 “断以大义,稍割爱情”, 以断绝张尧佐过度受宠(大家都看出来阿祯恋爱脑的属性了 )。
贵妃全家后来还是一升再升,皇帝甚至要她的伯父 同时任职宣徽使以及节度使 ,大臣们宁死不从,包拯都退让了,说实在不行两官只能保留一个。
皇帝还是不满意,说 节度使不过是个“粗官”,你们争什么!
被当时排最后的御史 唐介 (陆游母亲的祖父,惊喜不惊喜~)走上前怼一脸: 太祖太宗都做过节度使,恐怕不是什么“粗官”吧?
皇帝:……
仁宗一朝,如果没有这么多 “背诵并默写全文” 的大佬在严防死守,皇帝估计也要废……
而皇后呢,全后宫的人都喜爱她,除了皇帝。哦可能也除了张贵妃。
《资治通鉴》记录张贵妃僭越的名场面,出游的时候要用皇后的车驾仪仗,皇帝居然让她去跟皇后要。
皇后过于大度,毫无异色地给了她,张贵妃喜滋滋地跟皇帝汇报,反而让皇帝不好意思了:
国家的仪仗,上下秩序是规定好的,你就这么明晃晃抬出去了,外面的人要怼你的。
贵妃才不开心地罢休了。
(你看大家的担忧是对的!)
皇后不被皇帝喜欢就算了,最悲剧的是,皇帝对她有相当大的戒心, 始终不信任她。
庆历八年,仁宗在润正月里遇到宫变,崇政殿的四位亲从官忽然开始劫杀侍卫,直逼皇帝寝宫。
皇帝正在皇后寝宫休息,听到动乱声响要出门查看究竟,却被皇后拦住,并同时关闭宫门,增添兵士护驾。
皇后斥退了宦官,拆穿他们息事宁人的谎言,同时命人打水以备贼人攻打不成防火烧宫,剪掉宫人的头发让他们拼死奋战论功行赏,很有将门之后的风范。
皇后拼死保护皇帝,皇帝却在有心人的引导下,认为这场灾祸都是 皇后故意为之 ,用来显示自己的能耐。
事后贼人均被捕杀,缘由不得而知,只能作罢。如果不是大臣力劝,估计又差点要废后。
张贵妃当时还是美人,听说皇帝有难,从宫外跑来要救驾,皇帝感动不已,把护驾的功劳都算她头上,尽管大臣一再劝阻,她还是在当年就升职成了贵妃。
名臣宋祁在贵妃册封过程中犯下程序错误,没有让贵妃享受到“册封大典”的荣耀,贵妃一怒之下扔了封册,宋祁因此被贬许州。
仁宗直到晚年病糊涂了的时候,还嗷嗷叫着说曹皇后和內侍张茂则要谋逆。
张茂则吓得要上吊,被别人救下了。朝臣们没有怀疑皇后和內侍,宰相文彦博甚至还劝说张茂则,皇帝生病了说胡话,何必就寻死觅活的 ,你要是上吊了,皇后该怎么办呢?
但皇后也因此不敢去侍奉汤药了。
如果仅仅是偏心,倒还罢了。
张贵妃早逝,皇帝极为悲痛,感念她一生中为自己付出的一切,力排众议把贵妃以皇后礼下葬。
怕大家反对,在贵妃死后四天就追封她为 “温成皇后” ,而同时他名正言顺的皇后曹氏还在世,这就是仁宗朝 “生死两皇后” 的典故来历。
仁宗上次如此逆反,还是在为亲生母亲正名的时候。
如果说仁宗实在是太喜欢张贵妃,且皇后又实在不得宠,像顺治皇帝宠爱董鄂妃一样,当着皇后的面就追封,还能算是不能接受爱人的离去,恋爱脑的一时意乱情迷。
还记得之前被废的憨憨郭皇后吗?仁宗也一样不喜欢甚至厌恶她,但废后第二年,他居然开始思念郭皇后,派人去问候她,还曾经密令召她回宫。
可是郭氏回答说,除非是让百官立班上册,恢复她的位份才行,但仁宗当时已经立了曹皇后,对此无能为力。
所以之前废后的是被迫的吗???
不久之后郭皇后暴死,当时大家都怀疑是从前跟她有怨的宦官闫文应将其毒害,但没有证据最后也不了了之。
奇葩的是,第二年,皇帝深切悼念郭皇后,追复她皇后的名分,只是没有享受皇后的一应待遇而已。
所以曹皇后一辈子,就这么眼睁睁被丈夫羞辱了两次。
从预告的安排来看,这部剧似乎还要走向 虐恋 的环节,帝后明明互相有爱,却碍于礼节不可以逾矩。
如果历史上的帝后真的可以有这样安排的空间就好了。
但看看这史书上白纸黑字的记录,感觉这里说仁宗和曹皇后的帝后之情,就像《如懿传》里强行呈现帝后感情线一样,有一种 非得屎里找糖 的感觉。
仁宗这个人,确实非常善良谦和,当得起一个“仁”字。
苏辙年轻不知天高地厚,道听途说编排皇帝,仁宗没有记恨,反而称赞他敢于直言。
为了不让下人受责罚,连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种种不便也都默默承受了。
但看他对曹皇后的态度来看,他这所有的“忍”,最后都发泄给了这个无辜的妻子。
如果不是朝臣有脑子,以及皇后实在没黑点,皇帝这个态度足以逼死皇后了。
本剧原来的原著《孤城闭》里,帝后都是配角。仁宗隐忍爱哭,宠爱女儿又受制于朝臣,皇后是再贤德不过的皇后,公主很喜欢她,是她提醒公主,既然被天下人供养,就要做天下人眼中完美的“楷模”。
但两者在剧中要成为主角,表达一种“温良恭俭让”的、“发乎情止乎礼”的爱情,总觉得是一条 死胡同。
而且开播至今,热搜也都是“被窝吻”啊,“皇帝真香”啊之类的,甚至还有女演员之间的互撕, 就不怎么“正剧”……
还不如让“背诵并默写全文”天团上一上热搜,大家看到了也能学习一点文化知识,而不是天天就只能记住“疼吗”这种虎狼之词~~
曹皇后在皇后位28年,后来又经历英宗、神宗两朝,同样辅佐朝政,却没有婆婆章献太后刘娥的野心,声望极高。
仁宗一生无子,英宗是从宗室中过继来的孩子,比仁宗自己的身份更尴尬。
英宗生病时太后临朝,皇帝受到奸佞挑拨,对曹太后心生嫌隙。太后在皇帝病愈后立刻撤掉了帘子,退朝还政,以免和皇帝产生冲突。
她的忍耐,比仁宗更艰难。
神宗时期,王安石变法让朝野震动,曹氏不赞同新法,却还是建议皇帝把王安石外放,以保全王安石;
苏轼受难下狱差点被处死的时候,曹氏已经是太皇太后,在重病中还不忘嘱咐皇帝,慎重调查案件,不要冤枉了苏轼,让神宗动摇了想法。
作为苏轼爱好者,非常感念她的帮助。
这部剧看到现在,精彩的都是前朝,让人想快进的全是后宫。
其实帝后未必非得要设置明确的感情线,小情小爱什么的让别人去纠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