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09课的课件)
《阿长与山海经》
【结构图表】
阿长的身份、地位、及名字的由来
地位低下,不被人重视(不幸)
回忆阿长的为人处事
⑴喜欢切切察察
⑵限制我的行动爱打小报告
⑶睡觉时睡相不佳
⑷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
元旦道恭喜、吃福橘
说人死了必须说“老掉了”
⑸讲长毛攻城时护城的故事
⑹谋害我的隐鼠
⑺为我买来《山海经》(详写)
对阿长的思念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性格特点
⑴饶舌多事,朴实中略带粗俗
⑵迷信、真诚善良、渴望幸福平安
⑶无知却也淳朴
⑷热心关心爱护我
主旨
记叙了阿长和鲁迅童年时生活中的几件事,生动地刻画了长妈妈的形象,赞颂了劳动人民淳朴、宽厚、善良、热情的品质,表现了童年时鲁迅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和对长妈妈深深的怀念之情。
【知识点梳理】
情节梗概: 文章通过叙写“我”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几件事情,特别是她给“我”买《山海经》的事,刻画了旧中国一位迷信、粗俗却真诚、善良的劳动妇女的形象,抒发了“我”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与怀念之情。
1.本文主要刻画了哪个人物?围绕着这个人物写了哪几件事?哪些详写?为什么详写?
⑴阿长;
⑵写了阿长名字的由来、说话切切查查、睡相不好、吃福橘、讲长毛的故事、买《山海经》;后三件事详写;
⑶这三件事能突出中心,因为这三件事有一个共同点:都有神秘莫测的特点,深深地吸引着童年作者的心,导致作者怀念之情油然而生。
2.这些材料表现了长妈妈怎样的品格风貌?
淳朴、善良、关心他人、乐于帮助他人。
3.你从这些事中,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从不大佩服——厌恶——憎恶——有新的敬意——怀念
4.为什么作者说“使我发生了新的敬意”?
因为《山海经》很难找,别人不能做,不愿做,而没有文化的阿长却能买到。
5.作者在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时,用了一种什么写法?作者叙述的几件事情中,属于“抑”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属于“扬”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
⑴用了先抑后扬;
⑵抑的是阿长名字的由来、说话切切查查、睡相不好。
⑶扬的是“逼我”吃福橘、讲长毛的故事、买《山海经》。
6.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⑴“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因为阿长没文化,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更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因此她也不会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经》的心情。
⑵这表现了“我”对阿长轻视的心理。
7.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⑴反应是:“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⑵真可谓又惊又喜,感激不尽。
8.“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为什么会产生“新的敬意”?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⑴因为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没有人像阿长这么热心。
⑵这件事“别人不肯做”,“不能做”,而阿长不识字,居然买来了。所以说,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9.分析“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句有哪些精妙之处,写出了人物的哪些特点?
⑴称鲁迅“哥儿”,说明阿长有爱;
⑵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说明她无文化;
⑶买来《山海经》说明她乐于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