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藏族舞蹈基本动作(广场舞100首视频)

频道:科普故事 日期: 浏览:1226

文|沽酒客a

编辑|沽酒客a

<<·——前言——·>>

目前,各舞蹈院校的民族民间舞专业已将藏、蒙、维、朝、傣等风格性较强的民族舞蹈列为必修课程,然而满族舞蹈的传统跳跃种类相对较少,需要在发掘满族舞蹈的 艺术性 可舞性 方面加以改进。

我们应着重挖掘满族舞蹈的艺术潜力, 打造风格独特的典型组合和剧目 ,使其能够在课堂和舞台实践中得到充分展示,实现传统的传承与创新发展。这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 满族舞蹈的艺术个性 ——·>>

个性是一种独特而与众不同的特征,它区分一种事物与其他事物的本质特点。在艺术中,个性是指一种艺术形式或门类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区别特质。

以舞蹈艺术为例, 芭蕾舞 现代舞 有各自的特征,民族民间舞中,藏族舞蹈和满族舞蹈也有明显的差异, 每种舞蹈形式的区别正是其艺术个性的体现。

特别是在民族民间舞蹈中,我们常常以 风格性 作为评判标准和价值尺度,风格性的强弱说明我们对特定民族舞蹈的把握程度,以及跳跃的精准度、舞蹈的地道性。

风格性即个性,是民族民间舞蹈的核心特质。 民族民间舞蹈注重风格性,失去风格性即失去了其民族民间舞蹈的本质。

作为中国北方地区古老的游牧民族,满族拥有独特辉煌的艺术和文明,而 满族舞蹈 作为满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象征, 展现出独一无二的魅力和浓厚的民族特色。

满族舞蹈 常常被视为满族文化中最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充满了浓郁的民族情感和鲜明的风格特征。在舞蹈种类的划分上,我们通常按照其社会功能来进行分类,主要分为艺术舞蹈和生活舞蹈这两大类。

舞蹈在艺术形式产生之前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因为它源自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而艺术化的舞蹈则是社会阶级发展的结果,最终为统治阶级提供了娱乐和欣赏的舞蹈形式。生活舞蹈则根据其更具象的生活功能可以分为自娱舞蹈、习俗舞蹈和宗教祭祀舞蹈等不同类型。

根据其社会功能,满族舞蹈可以分为 民间舞蹈 宫廷舞蹈 两大类,分别用于宫廷祭祀和宴享。宫廷舞蹈将满族的传统骑射文化与历代延续下来的礼乐制度相融合,形成了具有满族特色和汉族风格的宫廷舞蹈。

然而, 宫廷舞蹈一方面受制于先王乐舞的规范,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古代封建专制制度的终结,宫廷舞蹈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与此同时,民间舞蹈却在普通百姓的生活中继续繁荣,并在民族融合的历史浪潮中发展壮大。民间舞蹈按其社会功用可分为萨满舞和满族秧歌。萨满舞通常被称为"跳大神冶",是巫师在驱魔、祭祀等生活中进行的舞蹈表演。

萨满教是中国北方阿尔泰语系一些民族普遍信仰的原始宗教,仍在 蒙族、满族、赫哲族 等十几个民族中存在。满族的萨满舞根据本民族的生活和生产需求,使这种信仰与生活相结合,逐渐形成了具有满族民俗特色的萨满舞蹈。

秧歌是北方汉族舞蹈中的一种艺术形式, 起源于普通百姓生活中的自娱自乐活动。 尽管秧歌是汉族的艺术形式,但在长期的多民族共居和民族融合历史中,满汉文化长期相互融合。

正是由于这种历史背景,满族传统舞蹈与汉族的秧歌舞蹈形成了 独特的交融 ,成为少数民族中唯一一种采用秧歌形式跳本民族舞蹈的满族秧歌。

总的来说,满族舞蹈与 藏、蒙、维、朝 等其他少数民族舞蹈的区别在于它与汉族舞蹈的深度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舞蹈形式和风格。与汉族的秧歌相比, 满族舞蹈突出了其民族特性 ,充分展现了本民族舞蹈的独特元素和骑射文化,塑造并形成了满族舞蹈独具特色的艺术个性。

<<·—— 整理发掘满族舞蹈的意义 ——·>>

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满族舞蹈的社会功能正在急剧削弱,甚至逐渐失去。 满族人血脉中流淌的骑射传统也悄然流失。

传统的满族文化仅在满族长期聚居的地方得以保留,而如今满族舞蹈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我们整理和挖掘 满族舞蹈 的目的是 拯救这门即将消失的艺术。 我们应该努力守护这份民族记忆和宝贵财富。

整理和发掘满族舞蹈对于促进 文化多样性 、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 不仅仅意味着政治和经济上的巨大发展和繁荣,更重要的是在思想意识形态上对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和血脉的深刻认同。

因此,我们需要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共同巩固民族的根基。这样做有助于丰富文化多样性,增进人民的文化认同感,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满族舞蹈是一个充满艺术个性的宝库,汇集了满族、蒙古族和汉族三大民族舞蹈的优秀元素。不论是宫廷舞蹈还是民间舞蹈,无论是宗教祭祀的萨满舞还是群众自娱自乐的满族秧歌,每一种类型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因此,学习和探索满族舞蹈对于我国民族民间舞蹈事业具有重要的典范意义。通过深入研究满族舞蹈, 我们可以丰富和丰满我国舞蹈艺术的多样性,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为我国舞蹈事业的繁荣做出重要贡献。

<<·—— 发掘、整理满族舞蹈艺术个性的路径 ——·>>

我们需要思考 如何将满族舞蹈带入艺术舞台 ,将其提炼成具有风格性的组合和训练方法。我们需要在不失去其风格特色的同时,让学生能够轻松接受,以适应当代观众审美的变化和需求,从而实现对满族舞蹈的传承和发展的目标。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 深入基层 ,到满族聚居地进行 实地调研 ,了解满族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社会历史、生活风俗和生存状态等。

我们要向老一辈的艺术家学习,这不仅仅是众所周知学习民族民间舞蹈的必经之路,更是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关于 学习、整理 发掘 满族舞蹈的方法论,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

我们需要意识到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但我们要有勇气克服困难。我们需要深入研究民族民间舞蹈, 而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学习那些规范提炼后的组合动作。

课堂教学所倡导的风格往往是经过 规范化 后的统一风格,这也导致了当前许多院校民族民间舞蹈专业缺乏多样性的现象。

虽然这些理论是老一辈艺术家 从实践中总结 出来的,但对于学生而言,仅仅模仿并不足够,只是在模仿与创新之间寻找相似之处。另一种学习方式可能是 通过采风去民间了解 ,但这种方式类似于旅游度假,难以真正领悟到民族舞蹈的内在精神品质。

我们所说的“掉进去、 入虎穴”是指真正深入到人民中间, 融入他们的生活。我们需要呼吸他们的呼吸,感受他们的感受,从中领悟到民族的内在精神品质,并将其内化为舞蹈动作的自觉和下意识的表现。

这样的理解和实践已经十分不易,但还不足够。 我们需要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 通过实践和舞台的积累,展现每个人艺术个性的独特之处。

此外,我们还需要有整理和归纳的意识,横向整理主要是按照满族舞蹈的类别进行发掘,抓住 宫廷舞 萨满舞 满族秧歌 这三大代表性类型,同时抓住每个类型中最具代表性和民族特色的元素。

纵向整理则是按照个人风格进行发掘,比较老艺人的舞蹈风格,提炼出可供学习和借鉴的风格,从小处着眼,从而形成各有侧重的风格性组合。

我们需要强调对满族舞蹈的艺术感知和归纳提炼的重要性。虽然满族舞蹈与满族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但要将其提升至艺术舞台,就需要剔除过于生活化和不合时宜的动作。

我们应注重提升舞蹈的艺术性, 例如在萨满舞中,应舍弃一些具有封建迷信色彩、恐怖或抽搐的动作,而保留那些具有神秘和古朴气息的粗犷动作。

同时,对于满族舞蹈的各个类型的风格, 我们需要进行归纳和提炼。 通过探讨和研究满族舞蹈的整体风格性,我们能够真正凝练出表达民族精神状态的要素,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接受、掌握和理解指导。

总结和提炼的民族舞蹈风格不仅对其在理论和实践中的传承、发展和创新至关重要 ,也是每个学生和舞者个人艺术个性的体现。

此外,我们还需要有坐标的整理意识。横向整理可以按照满族舞蹈的类别进行发掘,抓住 宫廷舞、萨满舞 满族秧歌 这三个最具代表性的类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着重把握每个类型中最具代表性和民族性的元素。

例如 宫廷舞中的寸子舞 萨满舞中的单鼓 抓鼓 腰铃 等。纵向整理则是按照个人风格进行发掘,比较那些风格性强的老艺人的舞蹈风格,提炼出可供学习和借鉴的要素,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风格性组合。

这种归纳提炼也是对满族舞蹈在理论和实践中 传承、发展 创新 的重要方式。我们需要借助归纳提炼的能力,将舞蹈风格和个人艺术个性有机结合。

此外,我们还需深入探讨满族舞蹈的整体风格性,并将其内在的气韵特点凝练为舞蹈要表达的民族精神状态, 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掌握和理解舞蹈。 这不仅对满族舞蹈的传承、发展和创新至关重要,也是每位学生和舞者个人艺术个性的体现。

<<·—— 结语 ——·>>

发掘、整理满族舞蹈的目的并非追求风格的统一,而是要在 共性 个性 之间把握分寸。我们旨在突显个性特点的同时保持共性特征, 通过良好的平衡, 满族舞蹈独具的艺术个性得以充分展现,同时彰显满族人英勇奔放的民族品格。

<<·—— 参考文献 ——·>>

       [1]满族民间舞蹈[M],栾榕年,抚顺专辑。1990

[2]辽宁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抚顺卷) [M],春风文艺出版社。1993

[3]萨满教与东北民族[M],刘小萌,定宜庄,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

[4]乌拉手记之东北民俗田野调查[M],曹保明,学苑出版社。2001

[5]东北民族源流[M],孙进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