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察北家纺网

民间故事免费下载(百度民间故事)

频道:百科问答 日期: 浏览:1246

       出平原县城,正南九公里处,有一座古老的村落,名曰饮马店村。相传清朝时期,乾隆皇帝二次下江南,曾在此驻跸、饮马,其间发生过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

       [太平庄]

       清朝初期,饮马店村本不是现在这个名字,其原名叫作太平庄。

       太平庄的称呼应该说起源于明代崇祯年间。明朝末年,皇帝昏庸,政治腐败,官府巧取豪夺,百姓民不聊生。全国各地相继爆发了许许多多的农民起义,最著名的有高迎祥、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声势浩大,席卷全国。太平庄中的穷苦农民不堪忍受官府的残酷压迫,纷纷携妻带子投奔起义军。就这样,不长时间,整个村子只剩下一户孙姓村民。

       清兵入关,大清朝建立,社会逐渐稳定下来。那些背井离乡,东奔西跑的逃荒之民开始在官府感召和组织下,被就地安置或重回故里。这样,就有"管""迟""杨"三姓灾民来此安家定居,成为四姓杂居的村落。由于很多年来村民们饱受战乱之苦,祈盼过上太平安乐的美好生活,于是大家商量议定村名为"太平庄"。

       [乾隆皇帝二次下江南]

       很久以前,在太平庄的东面有一条宽阔的南北大道,民间传说它是官府修建的一条南京通北京的"官道"。在官道的旁边有一座村寨,名曰大营张村。大营张村的路边设有一处官方驿站,有专人看护,是为传递朝廷文书的官员和过往官兵驻马休息的地方。

       据《平原县志》记载,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春,乾隆皇帝第二次南巡,沿陆路去泰山祭祀进香,走的就是这条官道。

       时值阳春三月,由于平原境内数月不见雨雪,河水已经干涸,河床干裂,许多井水也日渐枯竭,水位下降。乾隆一行仪仗、銮驾数千人马浩浩荡荡由北而来。他们出了平原城,不到二十里的路程竟足足走了一两个时辰,待行至大营张村,皇帝妃子有些饥渴难耐,于是进驻驿站打尖歇息。地方官员赶紧跑来呈上早已备好的热水,太监们接过热水,给皇帝妃子们沏茶倒水,乾隆爷饮罢,顿得味咸苦涩,难以下咽,查问其故,当地官员以实回奏,说此地只有这等井水,乾隆爷便命令官员差人去附近寻找水源。

       差人来到距离驿站西南方向5公里的太平庄,发现这里的井水质甘水甜,绵软爽口,且有数口水井遍布庄內(民间传说有七十二眼),差人急忙回来奏报,于是皇家车队即刻起驾移銮太平庄。

       来到太平庄,寻了个宽敞平整之处,安营扎寨,驻跸休息。太监随从们各负其职,各负其事,有的提水烧茶,埋灶煮饭;有的栓马汲水,给马儿饮水、洗漱,一时间,数口水井边人马聚集,人头攒动,马叫人欢,不亦乐乎。一番忙碌,众人顿解旅途饥渴劳顿。乾隆爷龙颜大悦,重赏寻水差人,当即口谕下旨,御赐“太平庄”为“饮马店”。

       从此以后,古邑平原便有了饮马店这个村子,饮马店的名字也一直沿用到当今现在。乾隆爷驻跸太平庄,赐名饮马店的故事平原境内人人皆知,几百年来,当地人把它编成故事,到处传讲,成为一段趣谈佳话,流传至今。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